文档详情

DB36T 1564-2021 油茶无性系“赣无2”栽培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22约2.7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CCSB0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564—2021

油茶无性系‘赣无2’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ultivationofCamelliaOleiferaClone‘GanWu2’

2021-12-31发布2022-06-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156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春、熊璐瑶、王玉娟、左继林、赵松子、黄建建、占志勇、幸伟年、甘然、周文才。

1

DB36/T1564—2021

油茶无性系‘赣无2’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无性系赣无2丰产栽培幼林成林管理,造林地选择、整地、施基肥、造林、幼林抚育管理、成林经营措施、主要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油茶无性系赣无2丰产林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907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LY/T132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LY/T2348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LY/T2677

油茶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LY/T3046

油茶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规程

DB36/T551

油茶优良无性系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DB36/T754

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500m以下,坡度25度以下,土壤疏松,土层厚度60cm以上,石砾含量不超过30%,排水良好,较肥沃,光照充足,pH值5~6的酸性红壤。

5整地

5.1造林前三、四个月的秋冬季进行整地。

5.2整地方式分为全垦、带状、块状。坡度10度以下,宜林农间作的采用全垦方式,穴规格

60cmx60cmx60cm;坡度10度至25度的丘陵、低山采用每行水平带状整地,沿等高线由上向下开挖水平条带,带面外高内低,条带宽度2.5m~3.0m,坡小带宽,坡大带窄;条带内侧挖深30cm、宽30cm、长

1.5m左右的竹节沟,按3m~4m的间距打穴,规格大小50cm见方;在房前屋后的旱地、荒地或“四旁”地采用穴状整地,穴规格60cmx60cmx60cm。

2

DB36/T1564—2021

6施基肥

当年挖穴后,每穴施用生物有机肥10kg、磷、钾类速效肥各0.5kg,深施,距苗根底部10cm上下。再回填还穴,将穴培成高出地面15cm左右的馒头形,供种植时使用。

7造林

7.1良种选择

采用1a~3a生容器苗,1~2年生苗木质量按照GB/T26907和LY/T2348执行;3年生轻基质容器苗苗高≥60cm,地径≥0.8cm,分枝合理,容器口径应不小于18cm,所育苗木要求根团完整,侧根须根发达并与基质紧密结合,生长健壮,无检疫对象。

7.2栽植密度

坡度10度以下的林地栽植密度宜控制在55株/亩左右,株行距宜3.0m×4.0m;坡度10度以上的林地栽植密度宜控制在63株/亩~74株/亩,条带水平间距(行距)宜3.0m,株距3.0m~3.5m;“四旁”栽植株间距不小于3.0m。

7.3栽植模式

7.3.1栽植品种

主栽品种赣无2,授粉品种赣石83-4、赣石84-8与赣无1。

7.3.2栽植比例

栽植比例主要有3种,分别为:

——主栽品种赣无2,授粉品种赣石83-4和赣石84-8,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种植比例4:1;——主栽品种赣无2,授粉品种赣石83-4和赣无1,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种植比例4:1;

——主栽品种赣无2,授粉品种赣无1和赣石84-8,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种植比例4:1。

7.3.3栽植方式

带状种植,按赣无2种植4行,授粉品种1种植1行,赣无2种植4行,授粉品种2种植1行的顺序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