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家庭收入来源的统计分析
作者:某某
学院:理学院
班级:10统计一班
指导教师:高艳
摘要:
为了了解我国城镇人均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和收入来源,我选取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几个指标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首先采用聚类分析对各个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进行了聚类,发现我国的各个省(市)之间的生活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然后用了判别分析对其中几个还没有分类的省(市)进行分类并对已经分好类的省(市)进行了一下判别,看一下我们第一步的分类是否合理;接着做了因子分析,分析了一下几个收入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了两个可以代表全局的变量;最后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做了一个相应分析,观察了两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太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我们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带动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相应分析、生活水平
正文:
序言:
近年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克服金融危机和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继续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于是,我就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方面的数据作了分析,大致讨论了一下现今为止人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各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
正文:
我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的一组数据,关于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方面的问题,具体数据可以在文件夹中找到。对该数据,我用统计软件对它进行了聚类、判别、因子、相应等方面的分析,想要通过对该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下我国各城市的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首先,录入数据如下:
图-1
对所录入的数据做聚类分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分类学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门基础科学。为了克服定性分类存在的不足,人们把数学方法引入分类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后来随着多元统计分析的发展,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分离出了聚类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分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因此近年来,聚类分析的理论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Q型聚类是对样品进行分类处理,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分类处理。在这里我用了系统聚类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也是属于Q型聚类,按照收入水平高、中、低的原则,初步把各个省份分为三类。为了在第三步里进行判别分析,所以我首先取出了河北、上海、广东、西藏四个地区的信息,对其他的地区进行分类分析。
表-1
聚类表
阶
群集组合
系数
首次出现阶群集
下一阶
群集 1
群集 2
群集 1
群集 2
1
11
16
92847.908
0
0
6
2
7
13
193129.034
0
0
5
3
4
15
384319.331
0
0
5
4
22
26
653214.995
0
0
8
5
4
7
991593.025
3
2
13
6
11
21
1332913.801
1
0
12
7
18
20
1760721.431
0
0
11
8
8
22
2311763.109
0
4
14
9
19
27
2913511.672
0
0
13
10
17
23
3542513.902
0
0
15
11
5
18
4297698.284
0
7
19
12
11
24
5149736.495
6
0
15
13
4
19
6612667.022
5
9
16
14
8
25
8302676.456
8
0
18
15
11
17
1.014E7
12
10
16
16
4
11
1.250E7
13
15
24
17
1
14
1.596E7
0
0
22
18
8
28
1.990E7
14
0
24
19
5
6
2.388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