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方案
富裕县龙安桥中心学校 张可颖
课题名称 《母亲的账单》 科 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不难理解,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从教与学的多个角度入手,回看文本:一、文中出现了两份截然不同的“账单”:彼得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所以他很理直气壮地给母亲开账单;而母亲给彼得开的账单却是0,可以看出母亲觉得自己无论为彼得做什么都是分内的事,都不需要任何回报。抓住这一线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阅读的学习方法,体会母亲与彼得两张不同的“账单”背后的含义,进而感悟这无价、无私的母爱。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账单为中介,和文本、老师、同学、自己展开多方对话,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对小彼得心理活动融情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朗读、想象等多种方法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小组学习,培养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羞愧万分”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
2、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资源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激趣导入,引生质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共同学习一有个趣的故事,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彼得也和你们差不多大,而且一样的可爱。想认识他吗?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学活动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贵在有疑,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得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陌生的字问问老师或同学,争取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2、你能再默读一遍课文吗?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3
(三)细读感悟,体会母爱
㈠品读彼得的账单。
1、(出示彼得的账单)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2、对于这份账单,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同学们,小彼得怎么会想到用写账单的方式向妈妈索取报酬呢?我们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1、2自然段,大家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其他学生思考)
4、通过前两段对小彼得的描述和小彼得的账单,你觉得小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5、你们认为妈妈该不该给彼得这60芬尼呢?
㈡品读母亲的账单。
1、指名读5、6自然段:当小彼和得看到60芬尼报酬的时候,他高兴不高兴啊?为什么?
2、母亲为什么给他报酬?
3、(出示两份账单)对比读一读,看看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中发现)
4、同学们,妈妈给了小彼得10年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供给了他10年怎样的吃喝,他生病了怎样为他护理,请你们结合自己10年中的亲身经历想象一下,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5、同学们说的这些事都体现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如果像小彼得那样,一件事一件事累计起来应该写多少呢?再说母亲付出的仅仅是金钱吗?(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无价)
6、母亲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向彼得要1芬尼,这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无私)
7、再来读一读这两份账单,你想说些什么或对小彼得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㈢图文对照,升华情感
1、小彼得读后的心情怎样?他会想些什么?
2、想到这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观察文中的插图,读读最后一段,体会小彼得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体会)
3、谁能带着小彼得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
⑴哪些词语能体现小彼得的这种心情?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
(生汇报: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藏进、小心翼翼、塞进)⑵再练习读一读这一段,看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读好。
(学生自由练习)
⑶(指一名学生读)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⑷要想读得好,关键要抓住这些词语,想象小彼得的动作、体会小彼得的心情。想听老师读读吗?(教师范读)
(学生再练习读——再指名读)
5、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传递小彼得对母亲的爱意,好吗?(齐读) 教学活动4
(四)表达感受,总结深化
1、此时,你觉得小彼得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是什么让他有了这样的转变?
3、是啊,妈妈是多么爱我们呀!那么你打算怎样还妈妈这份爱的账单?(学生畅谈)
4、教师小结:同学们,也许账单的故事会就些而止,但挚爱的亲情将永远延续。今天我们要感谢彼得的母亲,她不仅让彼得更让我们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