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新.ppt
○思想家陆贾(约公元前240~前l70)指出,秦始皇设有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乍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但结果又如何呢?法越多,奸越炽,秦始皇并不是不想统治长久,其所以不能保持长久,是因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新语·无为》)。第126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汉初是“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城市人口已锐减,“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年表序》)。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状况近乎崩溃,国库空虚,“民亡盖臧(藏),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第127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这样民不聊生的严重形势之下,儒家巩固天下的学说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办法只能是“与民休息”,无为而治,也就是道家黄老之学。第128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汉初的黄老学者中,真正起过大作用的是萧何、曹参,陆贾的黄老倾向也起过作用。萧何(?~公元前l93年)强调的是“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顺四时,以治国家。身亡祸殃,年寿永究,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汉书·魏相传》)。他的基本政策被曹参所继承。第129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陆贾作为汉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中虽有儒家的内容、法家的内容,但其核心和主体却是黄老之学。他的黄老思想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天道自然无为的观点。其二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无为者,乃有为者也”(《新语.无为》)。第130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无为而治的具体政策“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善,不领于天子之经费’’(《汉书·食货志》)。这种政策长期实行的结果,到文、景之世,终于出现“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史记律书》)的大好局面。实行黄老无为而治,导致文、景之治的社会盛况。第131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巩固统一和独尊儒术○汉王朝经过了“文景之治”的“休息”生养政策,经济上有了较多的积累,政治上则由于中央政府的“无为”,为封建诸侯的地方政府提供了可乘之机,政治上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央政府形成了一种威胁。而从另一方面,儒家经过几十年的力量积蓄,其“守成”的功能逐渐被汉代统治者所认识,使之有可能取代“无为而治”而成为统治思想。第132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武帝即位后,亲策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一局面的措施。这才真正从决策上为儒家思想的活跃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使之有机会代替黄老思想而成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第133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皆本于孔门儒学立言,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证了神权和君权的关系,提倡用贤人执政,以礼乐教化,立学校养士,行德政,省刑罚,罢黜百家,一统于儒学。“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丞相卫绾的赞同,经他建议,武帝决定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汉书.武帝纪》)的贤良。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被罢斥,儒学从此取得了独尊的地位。第134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两汉经学简介●儒家的重要著作称“经”,始于战国时期《庄子·天运》,其中提到孔子向老子问礼时所说的一段话:“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自以为久矣”。儒家“六经”之说在战国时已经形成。第135页,课件共20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诗》后来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则认为《诗》是圣人、贤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因此要重视诗教,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