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哲学史4.doc

发布:2017-02-06约1.03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们上一节课孔子没有讲完,上节课我们引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孔子的“礼”和“仁”。很多西方哲学家,和很多受西方哲学观念或西方某一类哲学形态影响比较深的哲学史家,认为孔子的思想中没有哲学,那这里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只有在提到“道”、“天”、“敬命”或者“自然”这样的东西,或者说“气”、“精神”、“灵魂”这样的东西才叫哲学,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根本的荒谬。因为即使在西方世界里面,西方精神史和知识史的展开中,哲学的形态也一直是不同的。那为什么我们在理解孔子的时候,不能把“礼”这个东西作为根本的哲学概念?“礼乐”可不可以作为一个根本的哲学概念?这是我请大家思考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一个系统的中国哲学,有一个视角独特的中国哲学的话,那“礼乐”这样的概念就应该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概念。而一个根本性的哲学概念,将带来一个根本生活可能性和正确性。这是我要在这里展开说一点的。我们在讲到“礼”的时候给过一个概念,我说,“礼”是作为共在的、整体的生活节奏。这是我个人给的一个概念。我上节课又讲到了“仁”,讲到了《论语》中“仁”这个字的不同含义,其中讲了几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质实无妄”之意,也有“自求圆满,不假外求”之意,也有“率直无伪”之意,同时呢,仁含诸德。“仁”这个字里又包含了儒家价值的共同展开,也就是说,单提一个“仁”的时候,“义”、“礼”全部在里头。我们注意到孔子不大讲“义”,这个字在孔子的思想中并不被强调。我们常常在讲到中国古代思想时说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以看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侧重点不同,那么这个侧重点意味着什么?这个我们讲到孟子的时候还会再讲。“仁”的这样一种含义里面,可不可以把它贯穿起来?用一个唯一的观念把这个“仁”的观念贯穿起来,这是我们下面要做的一件事情。 在孔子的思想里面,“仁”跟“智”相对。我们常常说“智及之,而仁不能守”。我能够想到,但我无法在生活中,在身体上体现出来。因此在“仁智”这个对比中,我们注意到“智”就是一个对自己所不是的东西的了解,或者是一个对他者的了解,或者是对自己身上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的东西的了解。而“仁”则是这些东西在我们身上的充分展现。因此,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说,“仁”就是一的,“智”就是二的。“智”是个它所知道的东西是处于一个对象化的疏离状态,而“仁”则是一个贯通的。当我们说这个人“仁”(仁义、仁慈)的时候,意味他把他人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他能以直接以感通的方式,获得对他人苦难的直接感受,我们称这个人为“仁人”。如果我们仅仅说,这个人在头脑中,在观念上知道他人的苦难,这个不叫“仁”。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回想起上次课孔子的相关概念的话,有一个概念适合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有关系的,就是“文”跟“质”。我说,“文”就意味着间接性,而“质”就意味着直接性。“文质彬彬”就意味着直接性经由间接性表达。这样一对区分,和“文”跟“质”的区分,它们有共同的指,共同的作用方向。但是区分的点,区分的层面、位置是有不同的。 那我们接着来看“仁”跟“礼”。“仁”跟“礼”二者,哪个更具优先性呢?在逻辑上哪个占先呀?这个一下子就区分出来了,区别很大。如果说“礼”占先的话,那么某种意义上是对孔子的整体意义上的解读。如果说“仁”占先的话,那么某种意义上是个体意义上的解读。我说“个体主义”你可以翻译成individualism,自由主义,这个词翻译成“自由主义”是很可笑的,翻译成“个人主义”也是很可笑的,翻译成“个体主义”比较好一点。那么在孔子思想中,何者为先呀?孔子在回答颜渊的话时说,什么是“仁”呀?“克己复礼为仁”。那他讲到“礼”的时候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某种意义上,“仁”跟“礼”在逻辑上是一生对生的,两个概念是相对发生的,离开一者,另一者将无从界定。但是如果硬要推上去,分出二者一个先后……我们说二者相对发生就好像说“你家在哪儿呀?”“我家在老王家后面”,然后问“老王家在哪儿呀?”相互之间离开对方无法界定。但是硬要推上去,我们在孔子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或者感受到,“礼”是在先的。我个人认为,孔子思想不能归结为仁学,而要归结为礼学,在孔子那儿,“文”是具有真正优先地位。孔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文王已经死了,那这个文化,难道不在这儿吗?是指他自己身上。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后死者指自己,说我这个后死的人就不会分担,承担这份文化。“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斯”就是“这个”。有一本书,这个人叫皮特堡,是哈佛的一个教授,他写北宋思想史的时候,用了一个“斯文”,他的那个翻译叫“This Culture Of Ours”我们的这个文化,叫做“斯文”。如果我们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展开,个体性的存在是后于整体性的存在的,不是说作为肉身的个体存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