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任务二知悉消费者权利.docx

发布:2024-12-04约3.3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经济法》教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项目六知民情

——知悉消费者权利

2022年10月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悉消费者权利

主题名称

知悉消费者权利(选自项目六知民情任务二知悉消费者权利)

学情分析

教学年级:商学系21级移动商务专业

基础:学生虽然在大一期间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但其中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内容相对较少,对《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门法内容未曾涉及,因此,学生经济法律基础相对薄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消费者权利有哪些;

2.掌握经营者的义务是什么。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消费者理论指导经济生活、工作实践中消费者判定问题。

素质目标

1.培育学生诚信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要求;

2.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做到学法知荣辱,知法辩是非,用法止纠争。

教学重点

消费者权利

教学难点

掌握经营者义务

教学关键点

消费者权利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

探究学习、小组讨论

设计思想

1.《经济法》课程加大融入“思政”内容。通过法治时事热点、法律经典案例、节假日、课程内容为依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本次课程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主题。

2.《经济法》课程采取“3+3+3”模式,即课前三件事,课中三件事,课后三件事模式。本次课程内容的人物是韩成刚,案例是国内首例汽车车内环境污染索赔”案,知识点是消费者权利。

3.《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包括课前预学、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其

3

中在课中探究中探索性地实行“五动”模式,即问题启动、讨论驱动、任务推动、练习带动、学生行动,代替以往任务导入、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

4.《经济法》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课前学生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中国普法网微信公众号等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课中师生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案例讲解、法治热点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再学习,课后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考试功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本次课程通过问卷星调查发现学生对国内首例汽车车内环境污染索赔”案相对关注,所以课前让学生除了自主学习消费者概念之外,增加了学生对时政热点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因为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即将毕业,即将创业就业。课程内容以一电商专业学生高职毕业后,意欲自主创业为主线,设置课程内容。本次课程内容选自项目四知民情,任务一认识消费者。

教学资源

教材

在线教学平台

最高法微信公众

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媒体资源

教学意图

课前预学

师生互动环节

【教师】

1教师利用问卷星调查学生感兴趣的法律时事热点或自身遇到的问题纠纷;

2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现实生活中,你曾遇到过什么样的消费争议?)的情况和课前三项任务(①人物:韩成刚;②案例:国内首例汽车车内环境污染索赔”案

;③知识点:消费者权利)的完成情况。

【学生】

1.将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案例填写至调查问卷,并进行自主探究;

2.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现实生活中,你曾遇到过什么样的消费争议?)和课前三项任务 (①人物:韩成刚;②案例:国内首例汽车车内环境污染索赔”案;③知识点:消费者的权利)的完成情况,并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

养成自主学习习

惯,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课中探究“五动”

问题启动(10分钟)

【教师】

1.热点案例解析:

【基本案情】卢洪祥在北京云龙之星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购买道奇公羊汽车车内甲醛超标27倍,要求汽车公司退款并进行索赔。

2.知识复习4:

理论知识:消费者的权利

3.作业点评:消费者权利有哪些?

【学生】

1.对其他小组课前作业的情况、案例进行分析点评,积极参与互动,回答问题;

2.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讨论驱动(5分钟)

【讨论驱动】导入案例:烟台麦当劳血案

2014年5月28日,6名“全能神教”暴徒

在山东招远市一家麦当劳餐厅将一名无辜女性

残忍殴打致死。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

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张帆、张立冬、吕迎春、张

航、张巧联故意杀人,被告人吕迎春、张帆、张立冬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一案。2014年10月11日,山东招远麦当劳杀人案一审宣判,作为杀人案主犯的张帆依法被判死刑。对该案例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