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
1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繁殖、苗种培育、商品虾饲养和质量安全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471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SC/T1008-2012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工厂化繁殖factorybreeding
在室内养殖设施条件下,采用循环流水、充气等手段为克氏原螯虾繁殖提供良好环境,能规模化生产克氏原螯虾苗种的繁殖方法。
4环境条件
4.1场址选择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养殖场周围3km内无任何污染源。
4.2水源水质
4.2.1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
4.2.2养殖用水
2
养殖用水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3虾池条件
虾池为长方形,东西向,土质为壤土或黏土,不渗水,并有完整相互独立的进水和排水系统。主要条件见表1。
表1虾池条件
池塘类别
面积m2
水深
m
池埂内坡比
水草种植占比
苗种繁育池
1000~2000
1.2~1.5
1:3~4
1/4~1/3
商品虾养殖池
3000~6700
1.5
1:3~4
1/3~2/3
4.4虾池底质
淤泥小于10cm,底质符合SC/T1008-2012的要求。4.5防逃设施
塘埂四周应建40cm高的防逃设施。
5苗种繁殖
5.1亲虾来源
选择从江河、湖泊、沟渠等水质良好水域捕捞的野生克氏原螯虾作为亲虾,亲虾在放养前应经检疫,检疫应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甲壳类产地检疫规程》执行。
5.2亲虾质量
亲虾体重≥35g,雄虾大于雌虾,亲虾体表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光滑无附着物,附肢齐全,无损伤,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性成熟。
5.3投喂饲料种类
天然饵料(野杂鱼、螺蚌肉等)、人工饲料(豆饼、菜饼、麸皮等)和配合饲料。
5.4饲料质量
配合饲料应符合NY/T471的规定,人工饲料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动物性饲料要求新鲜,未腐败变质,无污染。
5.5工厂化苗种繁殖
5.5.1工厂化设施
在大棚或温室内,水泥池、帆布池或PP池规格(3~5)m×(1.0~1.5)m×(0.4~0.6)m,分为交配产卵池和育苗池,池壁光滑,弧形池角,池底呈锅底形向池中央的排水口倾斜,倾斜角≤5度,设置集虾槽;设置有循环流水、温控系统、紫外线消毒设备及水质净化系统。
交配产卵池设置人工洞穴,人工洞穴由直径50mm~75mm的PVC管多层叠加构成。育苗池设置水草。
3
5.5.2设施预运行
开启循环水,水温控制在18℃~22℃,溶解氧≥5mg/L,开启紫外消毒设备和水质净化设备,每平方米放3~5尾克氏原螯虾成虾,预运行10d~15d,待水质净化设备挂膜稳定后取出成虾,设备正常运行。
5.5.3亲虾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亲虾投放10尾~15尾为宜,雌雄比例为2~3:1。
5.5.4产卵时间
8月中下旬将配对后的亲虾移入交配产卵池,到10月中下旬结束。
5.5.5孵化网箱设置
10月初,在育苗池中设置孵化网箱,用孔径1cm左右的网片制成,上端和下端固定在育苗池的四壁上。孵化网箱应在上网杆内侧缝上20cm左右宽的塑料薄膜。孵化网箱内种植水花生等水草。
5.5.6抱卵虾操作
亲虾产卵结束后,将交配产卵池水放干,人工捕捉抱卵虾,轻放至育苗池的孵化网箱中,每平方米投放40尾~50尾为宜,集中孵化。待幼体孵化出膜后,向池中投放人工培育的单胞藻和轮虫。待仔虾集中孵化出并大多离开母体后,及时将网箱中已孵化完成的雌虾转移他处,取出孵化网箱中的水草,移走孵化网箱,进行仔虾培育。
5.5.7投饲方法
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投饲原则,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日投2次,每天8:00~9:00,16:00~17:00各投喂1次,投喂时关闭循环水系统,投喂结束1h后开启。吃完料之后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