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制度.docx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为了确保公司生产的电器电子产品符合国家关于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保护环境,保障消费者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电器电子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管理。
3.定义:有害物质是指在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潜在危害的物质,以及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后续新增的有害物质。
二、职责分工
1.研发部门:负责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对新产品进行有害物质风险评估,确保新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2.采购部门:负责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符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和声明,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管理。
3.生产部门: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防止有害物质的混入和污染。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4.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成品进行有害物质检测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
5.销售部门:负责向客户提供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相关信息,解答客户关于有害物质的疑问。收集客户对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反馈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6.管理代表:由公司高层指定一名管理代表,负责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护,向公司最高管理层报告体系的运行情况,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三、管理要求
1.供应商管理
采购部门应要求供应商签署《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声明》,承诺所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检查供应商的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和生产过程,确保供应商持续符合要求。
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有害物质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为一年。对于高风险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批次检测报告。
2.产品设计
研发部门在产品设计阶段应优先选择符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的材料和零部件。
对新产品进行有害物质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产品设计文件中明确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确保生产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能够准确执行。
3.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部门应制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控制措施,防止有害物质的混入和污染。
对生产设备、工具和场地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确保其符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标识清楚,防止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4.检验检测
质量检验部门应制定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成品的有害物质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对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进行进货检验,对成品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对于无法在公司内部进行检测的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5.不合格品管理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不得投入使用。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成品,生产部门应进行标识、隔离和分析,制定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记录,以便追溯和分析原因。
四、培训与沟通
1.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对员工进行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相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
2.各部门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传递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相关信息,确保公司的有害物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与供应商、客户和相关方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法规和标准的变化,以及市场对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不断改进公司的有害物质管理工作。
五、记录管理
1.各部门应建立和保存与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相关的记录,包括供应商评估记录、检测报告、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2.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保存期限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公司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六、持续改进
1.管理代表应定期组织对公司的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公司最高管理层应定期对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评估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根据评审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公司的有害物质管理水平。
3.关注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变化,以及市场对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产品标准,确保公司的产品始终符合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