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3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ppt

发布:2018-01-08约2.7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探究 1853年,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1859年,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区别 ①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 平分土地,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私有制。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区别 ②社会经济主张不同 平均分配土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应农民的要求,没有引起农民的响应。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区别 ③群众基础不同 推动了革命蓬勃发展。 没有实行,并未产生真正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区别 ④二者作用不同 标志着农民运动水平达到最高峰,但其空想性,根本无法取得胜利。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区别 ⑤反映了同一时期的不同特点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区别 ⑥实质不同 于都三中 朱文鸿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其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划分是以领导阶级、革命力量、效果及作用为依据的。 列强侵华主要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 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难点 1、对比《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2、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评价。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原因) 兴起1851年 永安建制1851年 定都天京1853年 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 鸦片战争前(清嘉庆皇帝时),权臣腐败,民不堪其苦,遂乱机四发。 探究太平天国的兴起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加了330多万两。 阶级矛盾尖锐 列强侵华激化矛盾 外国侵略 矛盾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自然灾害 激化 激化 爆发 探究太平天国的兴起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洪秀全 拜上帝会 平均 平等 反清 探究太平天国的兴起原因 ·拜上帝会的思想来源于基督教、农民的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 ·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 ·积极作用是利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等思想发动广大人民,但其不是科学理论,不能领导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在前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要求,曾起过巨大的号召力和那个聚人心的作用;但在后期,其革命功能逐渐丧失,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也日益暴露,且由于对儒学和基督教的双向背离,导致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拜上帝会的联合剿杀,从而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灭亡。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 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重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得两广地区反抗斗争更加激烈。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广大人民。 直接原因 个人原因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东征 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1851.1 1851.9 1853.3 1856 1856.9 1864.7 最终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B A B 金田 天京 出谋划策 感受太平天国的惊天动地 北伐、西征 湖口 上海 天京 天津 天京事变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纲领 前期 后期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口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荒处,以赈此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天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 (1)中心: (2)目的: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解决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