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案全册.doc

发布:2018-08-16约6.86万字共1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复制编辑 PAGE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课标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会选取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获得倍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关系,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5、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7、集合是数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的方法与奇妙作用。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对所学知识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关键。 三、教材分析: 从学习内容上看,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集合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安排的是测量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集合是数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的方法与奇妙作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的集合,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3、注意课堂教学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