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docx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答案:A
解析: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选A。
2.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见风流泪
D.尝梅生津
答案:B
解析: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是通过谈论梅子这个语言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望而生畏”是看到具体事物产生的反应,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见风流泪”是无条件反射;“尝梅生津”也是无条件反射。所以选B。
3.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画重点线就是把重点内容从众多的文字中选择出来,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所以选A。
4.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
D.亮度恒常性
答案:A
解析: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仍倾向于把物体知觉为实际大小。题干中物体距离变化但我们仍认为其大小没太大变化,体现了大小恒常性。所以选A。
5.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答案:D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这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选D。
6.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A.幻觉
B.感觉记忆
C.静止运动
D.错觉
答案:B
解析: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极短。动画片是由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快速呈现的,感觉记忆可以将这些画面短暂保留,从而使我们把原本静止的图像看成是运动的。所以选B。
7.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学习后立即睡觉,没有后续的学习活动对之前学习内容产生倒摄抑制,所以保持效果更好。所以选C。
8.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
A.理想
B.空想
C.灵感
D.幻想
答案:D
解析: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幻想;空想是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的幻想;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所以选D。
9.()是指个人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指向并集中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D
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所以选D。
10.情绪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以选D。
11.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是()。
A.确定行动目的
B.制定行动计划
C.作出行动决定
D.执行决定
答案:D
解析:意志行动包括采取决定阶段(确定行动目的、制定行动计划、作出行动决定)和执行决定阶段,其中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通过执行决定,才能将意志行动的目标变为现实。所以选D。
12.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色调感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观察力
答案:D
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色调感、曲调感、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