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21题逐题特训第21题B实验化学..doc

发布:2017-01-26约2.9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实验化学 [典例剖析] 答案 (1)防止苯胺被氧化,同时起着沸石的作用 (2)温度过高,未反应的乙酸蒸出,降低反应物的利用率,温度过低,又不能除去反应生成的水 (3)若让反应混合物冷却,则固体析出沾在瓶壁上不易处理,故需要“趁热”过滤 吸滤瓶 布氏漏斗 (4)重结晶 [挑战满分](限时20分钟) 1.二茂铁(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是易升华的橙色晶体)可用作燃料的节能消烟剂、抗爆剂等。实验室制备二茂铁反应原理及装置示意图如下: Ⅰ.反应原理 2KOH+FeCl2+2C5H6―→(C5H5)2Fe+2KCl+2H2O     (环戊二烯)  (二茂铁) Ⅱ.实验装置   Ⅲ.实验步骤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25 g粉末状的KOH,并从仪器a中加入60 mL无水乙醚到烧瓶中,充分搅拌,同时通氮气约10 min(如图1)。 步骤2.再从仪器a滴入5.5 mL新蒸馏的环戊二烯,搅拌。 步骤3.将6.5 g无水FeCl2与(CH3)2SO(二甲亚砜)配成的溶液装入仪器a中,慢慢滴入烧瓶中,45 min滴完,继续搅拌45 min。 步骤4.再从仪器a加入25 mL无水乙醚搅拌。 步骤5.将烧瓶中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盐酸、水各洗涤两次,分液得橙黄色溶液。 步骤6.蒸发橙黄色溶液,得二茂铁粗产品。 步骤7.粗产品升华提纯(如图2)。 (1)写出图1中的仪器名称:a为________。 (2)步骤l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5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序号)。 A.直接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上口倒出 (4)升华提纯时,图2中漏斗颈处棉花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证得到的是二茂铁,还需要进行的一项简单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确定二茂铁的结构是下图c而不是d可测定的谱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酸二乙酯可用于苯巴比妥等药物的中间体,实验室以草酸(HOOC—COOH)和乙醇为原料制备草酸二乙酯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右图所示装置中,加入无水草酸45 g,无水乙醇81 g,苯200 mL,浓硫酸10 mL,搅拌下加热68~70 ℃ 回流共沸脱水。 步骤2:待水基本蒸完后,分离出乙醇和苯。 步骤3:所得混合液冷却后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步骤4:常压蒸馏,收集182~184 ℃的馏分,得草酸二乙酯57 g。 (1)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冷凝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2)步骤2操作为____________。 (3)步骤3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4除抽气减压装置外所用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草酸二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_。 3.(2015·南通高三模拟)邻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抗氧化剂,其制备原理如下: +副产物(DTBHQ)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在二甲苯中的溶解性 TBHQ 166 125~130 ℃ 276~281 ℃ 溶于热的二甲苯 DTBHQ 215 ℃ 321 ℃ 易溶于冷的二甲苯 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向仪器c中加入5.5 g(0.05 mol)对苯二酚、5.0 mL浓磷酸及20 mL二甲苯(装置如图所示),启动搅拌器。 ②缓缓加热到100~110 ℃,慢慢滴加7.5 mL(0.08 mol)叔丁醇和5 mL二甲苯组成的溶液,30~60 min滴完。 ③升温到135~140 ℃,恒温回流2.5 h。 ④将反应液冷却到120 ℃,直到反应完成。 ⑤将反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