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松墨天牛成虫马尾松品系的鉴定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05约3.5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抗松墨天牛成虫马尾松品系的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抗松墨天牛成虫的马尾松品系鉴定材料准备、鉴定方法、结果计算、抗性级别判定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虫性resistancetoMonochamusalternatus

马尾松对松墨天牛成虫取食危害和产卵行为的抗性。

3.2

性成熟sexualmaturation

昆虫羽化后,内外生殖系统及生殖细胞达到成熟的状态。

4鉴定材料准备

4.1供试马尾松枝条的采集及保存

在无松墨天牛危害的马尾松苗圃中,采集不同品系的一年生枝条(含当年生),长度约为60

cm,插在水饱和的花泥中,供松墨天牛成虫选择取食。

4.2供试昆虫的采集及饲养方法

林间采集受松墨天牛危害的木段,劈开后采集松墨天牛幼虫。配置半人工饲料装填入50mL塑

料杯或离心管内,填充量为体积的约1/2,,再将松墨天牛幼虫移至其中,放置在25±1℃,湿度70±10%的养虫室内,全黑环境,每7d更换一次饲料,直至羽化为成虫,雌雄成虫形态见附录A.1。。

5鉴定方法

5.1停落率测定

5.1.1测试方法

将不同品系的待测马尾松单根枝条插于含水花泥中保湿,置于一不锈钢网养虫笼内(长×宽×高

=2.5~3m×2.5~3m×2.0~2.4m,不锈钢网为70~80目),距离中心位置1m处,枝条间距约50cm。选取用非待测马尾松枝条饲养至15日龄以上的性成熟松墨天牛成虫(待测枝条数:成虫数建议为1:1.5),饥饿处理24h后,置于养虫笼中心位置,测试时间48h,重复4次~5次。

5.1.2结果记录

2

每隔6h~12h观察记录1次马尾松不同品系枝条上松墨天牛成虫的数量,共计4~8次。

5.2取食面积测定

5.2.1测试方法

按照5.1.1中方法,在放置有不同待测马尾松品系的大笼中释放松墨天牛成虫,待其自由取食

48h后将枝条取出。

5.2.2面积测量

用硫酸纸法记录枝条上的取食痕迹,用扫描仪扫描后,使用imageJ软件,根据硫酸纸上的印

记计算不同品系枝条上松墨天牛的取食面积。

5.3取食马尾松不同品系的松墨天牛成虫寿命、性成熟历期、产卵量及孵化率的测定

5.3.1测试方法

选择初羽化,日龄整齐(相差不超过12h)的松墨天牛成虫,每3雌、3雄为一组,置于养虫笼

中(55~60cm×35~40cm×35~40cm),笼中放置不同品系的长为50cm-60cm、带针叶的马尾松枝条供成虫取食,另放置相同品系的马尾松木段(直径8cm~15cm,长20cm~25cm,两段封蜡)供松墨天牛成虫产卵。每隔5d更换新鲜水培枝条,每隔6d更换产卵木段。养虫笼放置在温度25℃±1℃,湿度70%±10%温室内,自然光照。取卵时用尖头镊轻轻剥开木段的树皮,用小毛刷将卵取出,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卵长和卵宽后,将卵粒置于底部铺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0.2cm×0.2cm×1.3cm),再将培养皿置于温度为27%±1℃,相对湿度70%±10%的全暗人工气候箱中。每个品系设置重复4次,雌、雄虫各测试12头。

5.3.2结果记录

从测试开始后第5d起,每日观察并记录雌雄成虫交配情况、雌成虫产卵情况、成虫死亡数量、

产卵量和卵孵化数量等指标。

6结果计算

6.1停落率计算

停留率用l表示,单位为百分率(%),按公式(1)计算

l=L÷F×100%(1)

式中:

L——48h内,8次观测到的停落在一个品系枝条上的雌、雄成虫数量之和;

F——48h内,8次观测到的停落在所有品系枝条上的雌、雄成虫数量之和。

6.2取食面积计算

平均取食量以A-表示,单位为面积(mm2),按公式(2)计算

3

=ΣAn÷n(2)

式中:

An——单根枝条上的取食面积;

n——重复数。

6.3成虫性成熟历期计算

雌虫性成熟历期用Mf表示,雄虫性成熟历期用Mm表示,单位为日龄(days),按公式(3)(4)计算

Mf=D1?D0(3)

Mm=D2?D0(4)

式中:

D0——进入笼中开始取食的成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