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监督中如何防止和发现财务舞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pptx
当期监督中如何防止
和发现财务舞弊;当期监督的提出;当期监督的贯彻和落实;监督;
法律法规-使之不敢
职业道德-使之不愿
当期监督-使之不能
;一、舞弊的特征;;
对财务信
息作出虚
假报告;盗用
资产;
二、国外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及分析;安然(应对措施示例);领导人分析;公司內部分析;世通(应对措施示例);国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1、为了华尔街盈利预测的需求
2、为了炒作股票
3、为了股票期权
4、为了并购与重组;国外公司财务舞弊手段
1、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
(1)在末来服务尚未提供时,收入已入账;
(2)在货物发出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收入已入账;
(3)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收入已入账;
(4)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
(5)给予某种回扣作为补偿;
(6)重复计算收入;;2、记录伪造的收入
(1)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
(2)将出借交易所得的现金作为收入入账;
(3)将投资所得作为收入入账;
(4)将供应商以末来继续购买为条件的折扣记作收入;
(5)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3、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
(1)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利润;
(2)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
(3)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营运费用的下降来报告,以增加收入;
(4)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4、将现期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
(1)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是最近发生变化的成本资本化;
(2)变更会计政策,将现期费用转移到过去;
(3)成本折旧或摊销得过慢;
(4)不注销价值所剩无几的资产;
(5)降低资产准备;;5、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地减少负债
(1)在末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
(2)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条件,减少负债;
(3)将有问题的准备金释放,充作收入;
(4)制造假冒的销售折扣;
(5)当收到现金时,即使末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记为收入;;6、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末来
(1)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末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
(2)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适当地扣留收入;
7、把末来费???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
(1)不适当地将特别费用的数量夸大;
(2)不适当地在兼并之后,将正在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销;
(3)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财务舞弊和利润操纵的分析
;23;24;25;26;27;影响发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因素
舞弊者的狡诈程度
串通舞弊的程度
舞弊者在被监督检查单位的职位级别
舞弊者操纵会计记录的频率和范围
舞弊者操纵的每笔金额的大小; ;办事处内部的讨论;讨论要求
讨论容易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
具有好问的精神,办事处成员应撇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之诚实性和正直性的信任。
与未参加讨论的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头脑风暴;和管理层进行谈话
管理层对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管理层对舞弊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过程
管理层就其对舞弊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与治理层沟通的情况
管理层就其经营理念及道德观念与员工沟通的情况;谈话
其他谈话对象
和内部审计人员谈话(谈话内容)
和内部其他人员谈话(人员名单)
和外部有关部门谈话了解
;询问管理层和其他人;识别舞弊;通常关注以下风险:
收入确认的舞弊风险
需要考虑引起此类风险的收入的类型、交易或认定。
管理层无视控制的风险
管理层有进行舞弊、直接或间接地操纵会计记录以及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独特能力。
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通常涉及管理层的无视控制,否则,这些控制是有效的;1、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报表
(1)范围:同行业排行榜和厂长经理的管理经营业绩考核
(2)涉及财务指标:利润或扭亏指标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2、为了确保职位而粉饰报表
现状:职位的诱惑,经营业绩不佳,掩饰困境
涉及财务指标:利润或减亏指标、收入指标
;3、为了获取信贷和商业信用而粉饰报表
涉及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
4、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报表
涉及财务指标:流转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的税基,收入、成本、费用
5、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报表
手段:大刀阔斧清理陈年旧账,利用自然灾害或利用高管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清洗会计报表
6、为了隐瞒违法行为而粉饰报表
现象:贪污、收受回扣、挪用公款、转移国有资产、非法拆借资金
7、为了政治目的而粉饰报表
目标:荣誉称号、升迁、仕途,企业经营目标与政府的目标挂钩
;(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1、为了发行股票—符合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2、为了配股—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6%的生命线
3、为了炒作股票—与证券机构配合,公司出具虚假信息,券商托市
4、为了避免处罚—实现盈利预测、防止停牌或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