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_20250128_075801.docx
PAGE
1-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一、国有企业概述
(1)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战略资源控制、关键行业主导和公共服务保障等重要职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从行政化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2)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所有权属于国家,经营管理权由政府授权的企业法人代表行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提高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等方面。同时,国有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在改革过程中,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实现国有经济的优化布局和高质量发展。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增值和合理利用,同时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这一制度的核心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国有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坚持法治化建设,依法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坚持公开透明,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公平公正;坚持社会责任,保障国有资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中,这些原则要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如审计、纪检监察等,以及外部监督机制,如国家审计机关、社会监督等。内部监督机制要确保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行为、决策过程等环节的透明度和合规性;外部监督机制则要确保国有资产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还强调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国有资产损失、违规行为等进行责任追究,以强化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还要求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要求国有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社会效益则要求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优化布局等方式,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1)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为核心,形成了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级市)三级管理体系。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全国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下设有地方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截至2020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87.5万亿元,同比增长8.6%。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其资产总额达到10.3万亿元,占全国国有企业总资产的比例约为5.5%。
(2)在地方层面,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国资委负责本地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地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和指导。例如,广东省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在市(地级市)层面,国资委则负责对本地区国有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效益。以武汉市为例,市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00亿元,为武汉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还包括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国有资产评估制度等多个方面。例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要求国有企业将一定比例的利润上缴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据2020年数据显示,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上缴利润总额超过2万亿元。此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要求国有企业领导层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以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在实际案例中,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实施经营责任制度,有效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和资产收益率。
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这包括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评估和审计,以及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例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