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docx

发布:2018-10-12约2.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章提要: 现代生物进化 拉马克:观点、意义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理论的由来 达尔文:观点、意义、局限性学说) 进化基本单位:种群种群 现代生物进化 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 理论主要内容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原材料 物种的三个环节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自然选择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概念、生物多样性内容 本章知识点: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2、意义: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进化的,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过度繁殖 + 有限的生活条件 (2)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 生存斗争 + 变异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适者生存 + 有利性状的遗传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新类型生物 2、意义: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1)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性状水平 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个体为单位 种群为单位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种群基因频率: (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2)特点:种群基因频率是可变的。其影响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遗传漂变、迁移等。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根据基因型个体数计算: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 ②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③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 (p+q)2=p2+2pq+q2 =1(设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 ;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1)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 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2)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2)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物种形成必需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3)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选择:,决定进化方向;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