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荐《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概述
【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会计专业课。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以制造业为主,与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紧密联系的课程,也是一门“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的关键课程。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的前沿需要《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做理论支持,同时又为其后续的学科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一个成本会计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认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校外专业顶岗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为学生参加会计资格、会计技术职称及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适应岗位】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高职学生,本课程的适应岗位有:一般会计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员、工资核算员、固定资产核算员等岗位)、成本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
二、课程目标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向社会各阶层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行业职业资格的应用型高素养高技能人才,我们确定本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成本会计课程能力标准,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开展课程的研发与设计,使真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将课程目标具体细分成三个:
【职业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成本会计基本知识
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
成本计算方法知识
成本控制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
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巧
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的技能
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的技能
素养目标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及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严格执行《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课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四个模块进行学习:模块一成本会计基本理论;模块二:产品成本构成要素的归集和分配;模块三:产品成本计算;模块四:成本管理 期中模块二,三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特点】
该课程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章节式讲授,转变为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以成本会计岗位为核心,以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为主线,按照教学模块将课程内容总体划分为16个教学项目。
每个教学项目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细化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相结合,构建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安排】
学时分布:
模块 项目 标??? 题 学??? 时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教学 小计 模块一 项目1 总论 2 0 2 项目2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2 0 2 项目3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2 2 4 模块二 项目4 产品成本构成要素的归集与分配 2 4 6 项目5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4 2 6 项目6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4 2 6 项目7 生产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2 2 4 模块三 项目8 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核算 2 2 4 项目9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2 0 2 项目10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2 6 8 项目1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2 4 6 项目12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4 6 10 项目13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2 2 4 项目14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2 2 4 模块四 项目15 成本报表 1 1 2 项目16 成本分析 1 1 2 ? 总计 36 36 72
本课程总学时72,为了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模块二、三学时占总学时数的80% ;同时为了加强操作技能的提高,注重实践教学,在努力压缩理论教学课时的基础上,使实践教学课时达到了50%的占有比例。
四、课程实施
为了完成课程目标,构建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对课程精心地设计了实施步骤,突出了四位一体的教学特点。
具体的说: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将项目细分化成具体任务,分派给学生;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任务内容,并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很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在一一完成各项任务、项目以后,可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实训基地进行仿真的模拟实训;在进一步掌握了各种模块技能后,配合本专业最后的实习安排,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进行顶岗实习,从而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