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2U7译文.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方的蛔起
西方世界正站在世界之巅。世界上大约只有七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欧洲或北美洲,但是他们却创造了全
球三分之二的财富,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武器,花费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研发经费。平均算来,美国工
人的生产效率是中国工人的七倍。
然而就在1972年,也就是著名的理查德·尼克松访华的那年,美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是中国工人的20倍。那
时中国只占全球生产5%的份额,现在已达到14%。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第三),同时也是
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中国人。
自从两百年前工业革命使西欧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以来,我们一直经历着财富、权利和声望的巨大更
替。促使东西方崛起的力量完全一致,那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15世纪时,新的航海技术使得漂洋过海成为可能。很快西欧距离美洲东海岸仅3千英里,而中国距离美
洲西海岸足足有8千英里这一地理上的事实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事实。这也就意味着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
人统治新大陆,他们在大西洋沿岸创造出新的市场经济。
这些市场同样也产生了新的刺激,驱使着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在工业革命中利用矿物燃料。工业革
命中出现的蒸汽船和铁路更是进一步缩短了19世纪世界的距离,进而发掘出北美内陆庞大的工业潜力。
到了1900年,美国已经取代西欧成为世界的中心。
不过历史没有就此停止。在整个20世纪,科技继续缩短着世界的距离。到1950年,太平洋就像一个世纪
前的大西
洋一样,不再是贸易的阻碍。
现在轮到东亚释放巨大的工业潜能了。首先是日本,接着是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现在中国正在融
人全球经济。
2000年,中国正不断地在赶超美国;到2050年,中国也许会完全替代美国。
在19世纪,东方的统治者、士兵或是知识分子面对地理位置的意义变化,束手无策。而在2l世纪,西方
人面临同样
的情况也束手无策。
其实,东方人本可以做些什么来应对西方的崛起。1793年,清政府拒绝英国大使的自由贸易政策对中国
来说是一场
大灾难。1840年,清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无法抵抗英国战舰的进攻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1941年,日本决定
袭击珍珠港则是最糟糕的决定。在以上任一情况及其他诸多情况下,正确的决策本可以给东方带来巨大
的好处。
同样在2l世纪,西方人也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来应对东方的崛起。西方国家偿还本国的巨额债务是一个明
显的例子。
此外,鼓励外来移民以平衡本国人口老龄化是另一个例子。
第三,我们(西方国家)要从石油和天然气的竞争中解脱出来。东西方国家在资源上的竞争从非洲延伸至
中东,再到中亚,这只会在这些地区引发动乱,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和核武器的大量出现加剧了这些地区
的不安定性的情况下。
从长远来看,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力量也许会使我们对于东方崛起的焦虑变得无关紧要。一百年以后,
也许东方和西方的差别就不会那么大了。
但是中短期内,我们试图在19世纪和20世纪创建的民族国家体系框架之内解决日益全球化的问题,风险
是很大的。在一个充斥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世界,不能不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控制。接下来的40年会是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40年。
Textb
告别旧上海
在上海,有那么八个“人”能告诉你许多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你会看见“他们”站在外滩上——这个坐落
于黄浦江畔的滨河商业街,有着全亚洲最壮观的殖民时期建筑。17号楼是气派的美国友邦保险大楼,建
于1926年。在那里,有8个“身影”屹立在屋檐下,“他们”用伸展着的胳膊和突显的肌肉来支撑着屋檐,犹
如以肩顶天的阿特拉斯神。
仅仅几年前你根本不会看到这些雕像。为了使上海的百姓免受意识形态的腐蚀,它们被隐藏了起来。
然而这种情况不复存在了。经济改革席卷全中国,上海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都市,与此同时,建筑
物的翻修使这些雄伟的雕像从束缚中破茧而出。讽刺的是,对西式建筑风格的抨击给这座城市的建筑遗
产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些珍贵的建筑物能在社会的进步中幸免于难吗?
阮仪三教授正在努力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在一月的一个寒冷的清晨,他走在同济大学的校园里,用普通
话向翻译解释说,这附近的一个教学楼是那种西式建筑流派在中国最早的样本,它提醒我们上海的物质
遗产更丰富,更复杂。
这位了l岁的教授本该六年前就退休,但他一直为保护建筑遗产而工作。但在一个一年计划增加两千万平
方米建筑群的城市,拯救老上海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正是上海的历史使这座城市拥有大量杰出的建筑。但这历史同样给当地的文物保护者带来一些特殊的难
题。他们不仅得克服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困难,还要解决上海人对殖民历史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矛盾态
度。不是每一个上海本地
人都为驰名的外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