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稳定性评价化妆品.ppt

发布:2025-02-13约1.02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乳液类化妆品的主要质量问题与质量指标A.乳剂稳定性差原因1:稳定性差的乳剂在显微镜下,内相的颗粒是分散度不够的丛毛状油珠,当丛毛状相互联结扩展为较大的颗粒时(即油珠凝聚),产生了凝聚油相的上浮成稠厚浆状,在考验产品耐热的恒温箱中常易见到。控制方法:适当增加乳化剂用量,阴离子乳化剂能成为完全的双电层。此外,当蜜类中加入聚乙二醇600硬脂酸酯、聚氧乙烯胆固醇醚,这些成分能在界面膜上附着,从而改进颗粒的分散程度。乳液类化妆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油水分层、稠度增大以及颜色变黄等。第31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乳剂稳定性差原因2:蜜类产品黏度低,水油两相的密度有差别。控制方法:适当增加蜜类的黏度,选择和调整水油两相的相对密度。增加连续相的黏度,加入胶质(如卡波940、941),使外相增稠。但需要保持蜜类产品在瓶中适当的流动性。第32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在贮存过程中,黏度度逐渐增加原因:大量采用硬脂酸和它的衍生物作为乳化剂,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容易在储存过程中增加黏度,经过低温储存,黏度增加更为显著。控制方法:①避免采用过多硬脂酸及多元醇脂肪酯类和高碳脂肪醇;②较多的低黏度白油或低熔点的异构脂肪酸酯类,最高用量可加至10%;③避免大量采用熔点较高的脂肪酸酯类,如硬脂酸丁酯。第33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颜色泛黄原因原因1:主要是香精内有变色成分,醛类、酚类不稳定成分,与蜜类乳化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共存时更易变色,日久或日光照射后色泽泛黄。控制方法:取蜜类产品香精中单体香料分别加入蜜类试样中,做耐温试验。40℃恒温箱中放置15-30d,观察蜜类的变色程做耐温试验。同时做一空白试验对照。耐阳光照射试验:分别将加入单体香料的蜜类试样,在阳光充足处暴晒36d,冬季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充足处暴晒3-6d,冬季适当延长照射时间,检出变色严重的单体香料,应不加或少加。第34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颜色泛黄原因原因2:选用了原料的化学性能不稳定,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油酸和它的衍生物,或含有铁离子、铜离子等因素。控制方法:避免采用油酸衍生物,采用去离子水和不锈钢容器。QB/T2286-1997润肤乳液第35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洗发液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洗发液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黏度变化、外观珠光效果不良或消失、出现混浊分层以及变色变味等。二、液洗类化妆品第36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黏度时高时低。(1)黏度是洗发剂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同一配方,有时制品黏度偏高,而有时一偏低,造成黏度波动的原因很多。原因:洗发液是由多种原料经过单纯的物理混合而成,原料规格的变动(如活性物含量、无机盐含量等)以及投料量不准、操作规程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产品批次间黏度发生波动。控制方法: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应对制品进行分析,包括活性剂含量,无机盐含量等。不足时应补充或增加优级增稠剂用量,如黏度偏高,可加入减粘剂如丙二醇、丁二醇或减少增稠剂用量,但必须注意不论需提高或降低黏度都须先作小试,然后方可批量生产。否则会导致不合格品出现。第37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黏度时高时低。(2)洗发液刚配出来时黏度正常,但经一段时间放置后黏度会发生波动。原因:一是制品pH值过高或过低,导致某些原料(如琥珀酸酯磺酸盐类)水解,影响制品的黏度;二是单用无机盐或皂类作增稠剂,体系黏度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加入适量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增稠剂,可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控制方法:一是应调整至适量pH值,加入pH缓冲剂;二是可加入适量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增稠剂,以避免此种现象发生。第38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珠光效果不良或消失珠光效果的好坏与珠光剂的用量、加入温度、冷却速度、配方中原料组成均有关系。在采用珠光块或珠光片时,可能有如下一些影响:①体系缺少成核剂(如NaCl,柠檬酸);②珠光剂用量过少;③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好;④体系油性成分过多,形成乳化体;⑤加入温度过低,溶解不好;⑥加入温度过高或制品pH值过低,导致珠光剂水解;⑦冷却速度过快或搅拌速度过快,未形成良好结晶。第39页,共7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浑浊分层刚生产出来时各项指标均良好,但经过一段时间放置出现浑浊甚至分层现象,有如下几方面原因:①体系黏度过低,其不溶性成分分散不好;②体系中高熔点原料含量过高,低温下放置结晶析出;③体系中原料之间发生化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