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先秦散文概说课件.ppt

发布:2019-04-20约1.2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先秦散文概说 先秦说理散文各阶段的体制特点 先秦叙事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出现。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参,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 先秦散文 卜辞 (殷商、巫师) 《尚书》 (商周、史官) 诸子散文 (说理) 历史散文 (记事) (春秋战国 哲学家、史学家)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第一部断代史 《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散文概念的宽泛 散文在先秦除了“诗三百”(《诗经》)外,一切文献都可以称为散文。 2、散文的分类 记言散文:《尚书》、《国语》 、《战国策》 记事散文:《春秋》《左传》 说理散文:《孟子》、《庄子》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诸子散文 《荀子》《韩非子》 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战国末期 成熟期 《墨子》《孟子》《庄子》 对话体和寓言体 战国中期 发展期 《论语》《老子》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 萌芽期 代表作品 体制特点 时间 阶段 历史散文  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春秋》 《左传》, 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