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好氧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docx

发布:2025-03-19约5.2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引言

好氧池在污水处理工艺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使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好氧池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本文将详细探讨好氧池常见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污水处理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好氧池常见问题

(一)曝气问题

1.曝气不均匀

-现象:好氧池内局部区域溶解氧过高,而其他区域溶解氧过低,导致微生物代谢不均衡。例如,在曝气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靠近曝气头的区域气泡密集,溶解氧迅速升高,而远离曝气头的角落则可能出现溶解氧不足的现象。

-原因:曝气头安装位置不合理、曝气头堵塞或损坏、曝气系统设计缺陷等。

2.曝气过度

-现象:好氧池内溶解氧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可能导致污泥膨胀,微生物代谢异常,处理效果变差。同时,曝气过度还会增加能耗。

-原因:曝气控制系统故障,如溶解氧传感器失灵,导致曝气风机持续运行,或操作人员对溶解氧控制参数设置不当。

3.曝气不足

-现象:好氧池内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出水水质恶化,表现为COD、氨氮等指标超标。

-原因:曝气风机故障、曝气管道泄漏、曝气头数量不足或堵塞严重等。

(二)污泥问题

1.污泥膨胀

-现象:污泥体积增大,沉降性能变差,污泥指数(SVI)升高,二沉池出水携带大量污泥,导致出水水质浑浊。

-原因:污泥膨胀可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丝状菌膨胀通常是由于曝气过度、有机负荷过高、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等原因,导致丝状菌大量繁殖,污泥沉降性能恶化;非丝状菌膨胀则可能是由于污泥中毒、污泥龄过长、营养物质比例失调等因素引起。

2.污泥流失

-现象: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增多,污泥浓度下降,处理效果不稳定。可能出现污泥上浮等现象,影响出水水质。

-原因:污泥回流比过小、二沉池水力负荷过大、污泥老化、反硝化作用导致污泥上浮等。

3.污泥老化

-现象:污泥颜色变深,呈深褐色或黑色,污泥活性降低,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下降,处理效果逐渐变差。

-原因:污泥龄过长、曝气量不足、营养物质缺乏等,导致污泥中微生物代谢减缓,细胞老化。

(三)水质问题

1.进水水质波动大

-现象:好氧池进水的COD、氨氮、pH值等指标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导致好氧池内微生物难以适应,处理效果不稳定,出水水质波动。

-原因:工业废水排放不稳定、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等,使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水质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

2.有毒有害物质进入

-现象:当含有重金属、农药、酚类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进入好氧池后,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导致处理效果急剧下降,出水水质恶化。

-原因:工业企业违规排放、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措施不到位等,使有毒有害物质绕过预处理环节进入好氧池。

3.营养物质比例失调

-现象:污水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比例不符合微生物生长的最佳需求,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例如,碳氮比过高时,微生物会优先利用碳源,导致氮源去除效果不佳;碳氮比过低时,微生物则会缺乏足够的碳源进行生长和代谢。

-原因:进水水质特点导致营养物质比例不合理,或者污水处理过程中营养物质投加量不准确。

(四)微生物问题

1.微生物活性低

-现象:好氧池内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缓慢,处理效果不佳,出水COD、氨氮等指标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原因:曝气不足、有毒有害物质抑制、温度过低或过高、pH值不适宜等,影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活动。

2.微生物种类单一

-现象:好氧池中主要以某一类或几类微生物为主,缺乏多样性,对污水中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分解能力有限,处理效果不稳定。

-原因:进水水质长期单一,缺乏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多样化营养物质,或者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不当,不利于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三、解决方案

(一)曝气问题解决方案

1.解决曝气不均匀问题

-检查曝气头:定期对曝气头进行检查,清理堵塞的曝气头,更换损坏的曝气头。确保曝气头安装位置准确,按照设计要求均匀分布在好氧池底部。

-优化曝气系统设计:对于曝气系统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可考虑增加曝气支管或调整曝气头的间距,使曝气更加均匀。同时,采用合理的曝气方式,如微孔曝气、射流曝气等,提高曝气效果。

2.解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