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
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
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
困》、 《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
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
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
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
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 ,运动发展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
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5、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
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
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6、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感觉,经验, “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
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
集合”,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外无物”, “天地万物皆在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