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组成原理(蒋本珊)第4章-出版社.ppt

发布:2017-05-07约2万字共1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为 Si=Ai⊕Bi⊕Ci-1 Ci=AiBi+(Ai⊕Bi)Ci-1 2.串行加法器与并行加法器 在串行加法器中,只有一个全加器,数据逐位串行送入加法器进行运算。 如果操作数长n位,加法就要分n次进行,每次只能产生一位和。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并行加法器由多个全加器组成,其位数的多少取决于机器的字长,数据的各位同时运算。 并行加法器虽然操作数的各位是同时提供的,但低位运算所产生的进位有可能会影响高位的运算结果。例如:11…11和00…01相加,最低位产生的进位将逐位影响至最高位。因此,并行加法器的最长运算时间主要是由进位信号的传递时间决定的。提高并行加法器速度的关键是尽量加快进位产生和传递的速度。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4.1.2 进位的产生和传递 进位表达式     Ci=AiBi+(Ai⊕Bi)Ci-1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把n个全加器串接起来,就可进行两个n位数的相加。串行进位又称行波进位,每一级进位直接依赖于前一级的进位,即进位信号是逐级形成的。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串行进位链的总延迟时间与字长成正比。假定,将一级门的延迟时间定为ty,从上述公式中可看出,每形成一级进位的延迟时间为2ty。在字长为n位的情况下,若不考虑Gi、Pi的形成时间,从C0→Cn的最长延迟时间为2nty。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4.1.3 并行加法器的快速进位 1.并行进位方式 并行进位又叫先行进位、同时进位,其特点是各级进位信号同时形成。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上述各式中所有各位的进位均不依赖于低位的进位,各位的进位可以同时产生。这种进位方式是快速的,若不考虑Gi、Pi的形成时间,从C0→Cn的最长延迟时间仅为2ty。随着加法器位数的增加,Ci的逻辑表达式会变得越来越长,所以,完全采用并行进位是不现实的。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2.分组并行进位方式 实际上,通常采用分组并行进位方式。这种进位方式是把n位字长分为若干小组,在组内各位之间实行并行快速进位,在组间既可以采用串行进位方式,也可以采用并行快速进位方式,因此有两种情况。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1)单级先行进位方式 这种进位方式又称为组内并行、组间串行方式。以16位加法器为例,可分为四组,每组四位。第1小组组内的进位逻辑函数C1、C2、C3、C4的表达式与前述相同,C1~C4信号是同时产生的,从C0出现到产生C1~C4的延迟时间是2ty。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2)多级先行进位方式 多级先行进位又称组内并行、组间并行进位方式。 字长为16位的两级先行进位加法器,第一小组的最高位进位C4: C4=G4+P4G3+P4P3G2+P4P3P2G1+P4P3P2P1C0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若不考虑Gi、Pi的形成时间,C0经过2ty产生第1小组的C1、C2、C3及所有组进位产生函数Gi*和组进位传递函数Pi*;再经过2ty,产生C4、C8、C12、C16;最后经过2ty后,才能产生第2、3、4小组内的C5~C7、C9~C11、C13~C15。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4.1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4.2 定点加减运算 例1:A=0.1011,B=-0.1110,求:A+B ∵[A]补=0.1011,[B]补=1.0010 0.1011 + 1.0010 4.2 定点加减运算 例2:A=0.1011,B=-0.0010,求:A-B ∵[A]补=0.1011,[B]补=1.1110, [-B]补=0.0010 0.1011 + 0.0010 4.2 定点加减运算 [X+Y]补=1,0010,X+Y=-1110B=-14D 两正数相加结果为-14D,显然是错误的。 例2:X=-1011B=-11D,Y=-111B=-7D [X]补=1,0101 [Y]补=1,1001 4.2 定点加减运算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误呢?原因在于两数相加之和的数值已超过了机器允许的表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