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专题一运动与力二轮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 徐健 组长 徐健 主任 孙重社 课 时 板块一 力与运动、专题 一物体的平衡 时间 2011年3月 板块一 运动与力
知识网络构建
考情分析预测
运动和力是必修1乃至整个高中物理最重要的主干知识之一,而且这部分知识又和生产、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因而成为近几年新课标区高考的必考点.试题通常以交通、体育、人造卫星等方面的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能力。
预测2011年高考涉及运动和力的考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有关“运动和力”基本概念规律的选择题;
2.有关“运动和力”的计算题;
3.关于 “运动和力”与“功和能”的力学综合题;
4.关于 “运动和力”、“功和能”与“电磁场”等的电学综合题。
专题 一 物体的平衡
情分析预测
1、物体的平衡包括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等。
2、从近年来的高考题可看出,考查的热点是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单独考查本讲知识时,题型为“选择题”,将本讲知识与功和能、电场与磁场综合时,题型为“计算题”,总体难度中上,对能力要求较高。
3、预计2011年高考涉及本讲的考点应是:
(1)考查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的问题;
(2)将本讲内容与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场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
主干知识整合
一、常见力学性质力的比较
力的种类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产生条件 地球吸引 直接接触、弹性形变 接触面粗糙、存在压力、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作用点 重心 在接触面上 在接触面上 大小 G=mg 弹簧:F= kx 滑动摩擦力:Ff=μFN 方向 竖直向下 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压力、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 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2.由图1-1-1乙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F1-F2|<F<F1+F2 ,再考虑到在一直线上两力合成的情况,得出合力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合力和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3.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应用于所有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1.共点力的定义:如果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就叫作共点力。
2.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或 的状态。
3.平衡条件:F合=0
(1) 若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 、方向 。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边形(可由三角形定则证明)。同理如果n个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n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n边形。
四、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物体或物体系等。
(2)按顺序找力:一般先分析是否受重力;其次分析接触力(接触力中先分析弹力,后分析摩擦力,这是因为只有存在弹力的接触点、面处,才有可能存在摩擦力。应逐个分析研究对象跟其他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画出受力图,一定要标上表示力的字母。
(4)画完受力图后,要检查一遍,防止多力和漏力。为防止多力,可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2. 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即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给研究对象的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给其他物体的力。
(2)只分析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包括静电力即库仑力)、磁场力(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等,不分析效果力,如向心力等。
(3)考虑了分力就不能再同时考虑合力,反之亦然。
(4)物体的受力情况应与其运动状态相对应。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一 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例1】[2010上海卷]如图1-1-2所示,长为2l的直导线折成边长相等,夹角为60°的V 形,并置于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当在该导线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时,该 V 形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 )
A.0 B.0.5BIL
C.BIL D.2BIL
【点拨】根据两段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合力。
【点评】
【变式训练】如图1-1-3所示,A、B为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上,∠AOB=90°,∠COD=60°。若在O点处用轻绳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