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设计安全工作会议_接触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气化铁路设计安全工作会议记录
一、2010年12月19日上午
主持:景德炎
景德炎:
动态弓网振动性,环境恶劣,接触网无备用;
接触网故障率高;
牵引供电压力很大;
本会议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召开,领导高度重视,电气化设计单位多支持;
电气化设计工作应加强管理,本次会议形成纪要。
吴克非:
两个方面:
轮轨关系:武广线下工程无问题,供电故障率较高;
弓网关系:复杂关系,系统可靠度与每个零部件关系大;
总有要维修的,高速公路没有一天到晚维修;
从标准、规范、产品质量方面分析;
会议目的:从设计上杜绝缺陷,其他建设管理环节克服,
目前在建的京沪、京石武、哈大等要重视克服。
王保国:电气化在安全上占有重要位置;
明年高铁4888km,接触网质量、零部件质量、安装与验收应承担无限责任;2010年以京沪为契机,带动铁路迈向新台阶;
开通的350km/h高铁,42件供电跳闸故障,40%是防雷污闪问题,20%是产品质量问题,40%是设计、施工方面问题;
设计环境变化:高铁不一样的地方,外界影响大,选线标准变化,桥隧比例;接触网相对地面高度、群山峻岭、易引雷;接触网无备用;
设计要求变化:故障没有半小时内能恢复的,最多有4个小时的;铁路全封闭,快速查找故障较难,接触网工很难发现,弓网故障后才能找到,故标位置不准确;动车组刹车距离远,无电制动,只能采取机械制动,查找范围大,应考虑5~6km;
接触网故障:11月4日武广隧道内定位管脱落连打四个弓,定位管如没吊住将打在动车上,更大故障就车毁人亡,武广曾发生中锚掉落的小垫片在司机室发现,抠不出来;隧道风压引起的定位变化要重视,接触线抬升大;另举了南京、广州南的接触网故障事例;
锚柱高度问题,为便于装配和安全,还是高点好;
AF线应能单独停电,开关均应上远动,有必要多加开关实现供电灵活性;武汉站AF电缆故障是站台下敷设电缆泡水,应加开关独立切断;
为缩小故障范围,快速切除故障点,宜10km加隔开,并纳入远动;按网格概念实现互为备用;
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接触网在一段长时间内安全可靠;
接触网如何实现备用?供电灵活性,供电单元更小,影响尽可能小,按网络法互相备用。
景德炎:
细节方面,分析定位器坡度,关节处抬升问题,绝缘问题,不同设计单位的处理不一致;
故障统计数据,高铁开通以来每4.35天发生一次故障停电,普速铁路故障31%为气候环境引起,69%为本专业引起。从设计角度将安全漏洞堵死。
接触网:支持装置:定位器选型、坡度、定位管;
锚段关节:四跨、五跨?
电分相:几跨?长、短?
零部件:安全可靠、系统性配套;
特殊设计、变更设计、运营维护配备:可靠性高于新技术。
铁一院发言(李晋):
引进软件,与西安建大合作开发腕臂结构计算软件;
零部件材质问题;
制定业务学习制度,高铁设计人员每两周集中学习讨论一次;
高海拔、大风、严寒、地质环境恶劣,铁一院加大力度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成果应用于兰新第二双线;
接触网所、处审查中重视安全审查、评估;
加大现场配合施工力度;
建议:重视设计环境、建设环境问题,牵引供电设备物资招标和验收问题;施工组织、设计联络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控制;
设计思想贯彻到制造、施工、运营中。
铁二院发言(潘英):
1、制度
流程再造:严格执行铁道部标准法规,组织学习规程规范,制定实施细则;
制度建设:制定所级考核办法,重视设计质量、安全防护问题;
设计过程:抓复核关;
强化质量考核:安全设计;
接口管理:尤其是接触网专业;
标准化管理:通用图设计抓紧上报,特殊设计、方案审查会审;
2、安全因素
细节入手提高安全可靠性;
冰、风、雨、雪、地震:前期调查,后期有力措施;
弓网、接地回流;
定位器坡度:验算,设计图采取措施;
绝缘水平、绝缘距离:隧道口极限位置
3、接触网防腐能力
与高校联合,分析材料性能、防腐机理;
4、零部件选用,执行OCS规定;
5、现场不断人,每条线关键时期,院、处领导带队参加,
确保顺利开通、运营安全,就设计文件与施工单位及时交流,确保质量;
6、存在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