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法规与文物保护.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物法规与文物保护
1、文物的五大作用是什么?
答:
① 文物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② 文物是祖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未经歪曲的最可靠的实物资料;
③ 文物可以为今天的文化艺术的创作和繁荣提供丰富的资料;
④ 文物可以为发展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⑤ 文物还可以在外交、旅游和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文物的三个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①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② 不能再生产(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③ 具有特殊的物质属性和直观的形象性。
3、 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4、 文物所有权有三种形式?
答:国家所有、集休所有和个人所有。其中国家所有是我国最基本的文物所有权形式。
5、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哪一年修订?
答:2013年。
6、1997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3号),指出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内容是什么?
答: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把各级政府保护文物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
7、文化遗产的分类有哪几类?
答:第一:历史纪念物,第二:考古遗址,第三类:建筑群。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哪些文物受国家保护?
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的规定,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分别是如何区分珍贵程度的?
答: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10、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文物保护原则是什么?
答:保持文物原真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可再处理原则。
11、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于1981年5月21日在 召开会议,决定起草一份将以该城市命名的历史 园林保护宪章。本宪章即由该委员会起草,并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1982年12月15日登记作为涉及有关具体领域的“威尼斯宪章”的附件。
答案:佛罗伦萨
1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答: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13、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包括什么?
答:包括旧城的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保护。
14、北京旧城是指明清时期北京城护城河及其遗址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旧城的保护内容包括哪些?答: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传统街巷胡同格局、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等。
15、北京市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应坚持那些原则?
答:坚持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坚持保护风貌,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16、什么是文物保护单位?
答: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经各级人民政府确定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17、 文物保护单位由谁公布?
答:与级别相对应的各级人民政府。
18、什么是文物保护单位“四有”?
答: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指: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
19、 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什么?应有什么保护范围?
答: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
20、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分为几类?具体规定是什么?
答案:分五类。一类地带:为非建设地带。二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