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碳足迹评价技术通则 (征求意见稿)》.pdf

发布:2025-03-10约2.32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3.020.40

CCSZ04

团体标准

T/ACEF--XXX—2022

食品碳足迹评价技术通则

Generaltechnicalrulesforcarbonfootprint

assessment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

引言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激烈。近年来,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

气候治理工作,依据我国国情制定了碳减排战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

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

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食品全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并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食品

全产业链通常可细分为畜牧业、农作物生产和生产供应链。碳排放量最高的为畜牧业,占比

高达31%,其中反刍动物通过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相较于其他温室气体贡献度最高。其次是

农作物生产,主要来源于稻田产生的甲烷和耕地施加氮肥时分解出的一氧化二氮。剩余的部

分可追溯至耕地扩张或集约化处理引起的碳固存损失和食品的生产供应阶段,涉及仓储运输

带来的电力和能源消耗、食物浪费以及制冷剂逸散等。此外,食品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会对土

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平衡,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出现以及生态

系统的失衡又会对农牧业的生产造成影响,造成农作物病虫害加重、粮食产量降低,引发恶

性循环。因此,食品产业需加快推动碳减排进程,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

碳足迹可以对食品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进行量化评估,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提出碳减排

措施。在我国现有关于评价产品碳足迹的标准方法中,主要针对电子信息产品、电子电气产

品、通信产品、家用电器和塑料等,关于评价食品类产品碳足迹的技术通则鲜见。因此,为

引导我国食品企业低碳转型升级、引导公众低碳消费、促进绿色贸易、提高绿色竞争力,建

立食品碳足迹评价技术体系及标准尤为必要。

II

食品碳足迹评价技术通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品的碳足迹计算、不确定性检查、报告编写、产品分级及食品碳标签评

价体系构建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食品类产品碳足迹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040—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4—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PAS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4040、GB/T2404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产品碳足迹carbonfootprintofproduct

基于仅考虑气候变化这一影响类型的生命周期评价,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产品系统温

室气体排放量与清除量之和。

[来源:ISO/TS14067:20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