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埋件施工方案.docx
后置埋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建筑规模:[描述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层数、高度等基本信息]
4.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后置埋件在本工程中主要用于连接幕墙、设备等与主体结构,确保各部分之间的可靠连接,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编制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
6.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变更文件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后置埋件的位置、规格、数量等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2.材料准备
-后置锚栓: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化学锚栓或高强螺栓,其规格、型号应与设计图纸一致,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钢板: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钢板的材质、厚度、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锈蚀。
-焊条:根据钢板的材质选择相应型号的焊条,焊条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其他材料:如垫片、螺母等,其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机具准备
-电钻:用于钻孔作业,根据锚栓规格选择合适的钻头。
-空压机:提供钻孔所需的压缩空气。
-吹风机:用于清理钻孔内的灰尘。
-扳手:包括各种规格的手动扳手和电动扳手,用于安装锚栓和拧紧螺母。
-检测工具:如扭矩扳手、拉力试验机等,用于检测锚栓的安装质量。
4.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拆除影响后置埋件施工的障碍物。
-对施工现场的主体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在主体结构上弹出后置埋件的位置线,并进行标识。
四、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测量后置埋件的位置,并在主体结构上弹出十字中心线和边线。
-对测量放线的结果进行复核,确保其准确性。
2.钻孔
-根据后置锚栓的规格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头,使用电钻在主体结构上钻孔。钻孔时应保持钻头垂直于钻孔平面,避免钻孔倾斜。
-钻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锚栓有效锚固深度加上10mm左右。钻孔完成后,使用吹风机将孔内的灰尘清理干净。
3.清孔
-用专用清孔工具对钻孔进行再次清理,确保孔内无杂物、灰尘等。清孔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或橡胶塞将孔口封堵,防止灰尘再次进入。
4.化学锚栓安装
-将化学锚栓的药剂管插入钻孔底部,然后使用专用工具将药剂管打碎,使药剂流出。
-将锚栓插入钻孔内,使用电动扳手或手动扳手按照设计要求的扭矩值将锚栓拧紧,使药剂充分填充钻孔与锚栓之间的空隙。
-安装完成后,等待药剂固化,固化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5.钢板安装
-将钢板按照设计位置放置在已安装好的锚栓上,使用垫片和螺母进行固定。固定时应确保钢板表面平整,与主体结构紧密贴合。
-使用扭矩扳手按照设计要求的扭矩值将螺母拧紧,使钢板与锚栓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6.质量检查
-后置埋件安装完成后,对其位置、标高、平整度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使用扭矩扳手对锚栓的拧紧扭矩进行抽检,抽检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抽检结果应满足设计扭矩值的±5%范围。
-对后置埋件进行拉拔试验,抽检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锚固力要求。
7.防腐处理
-对后置埋件的钢板表面进行防腐处理,一般采用涂刷防腐漆的方式。防腐漆的材质、涂刷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防腐漆涂刷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确保防腐漆表面平整、无漏刷、无流坠等现象。
五、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后置埋件的品种、规格、数量及锚固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后置埋件的锚栓锚固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拉拔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