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都市教育工作计划.doc

发布:2016-12-12约1.18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都市教育工作计划2011年成都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促进全域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1年成都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促进“全域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发展。 1、2011年,成都教育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坚持从项目推进到制度完善实现教育硬件均衡;从政策引导到着眼长效实现教育软件均衡;从整体提升到重点扶持实现教育投入均衡,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加强统筹城乡教育力度。以农村为重点,促进“全域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统筹城乡、缩小差距、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促进消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促进我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基本达到均衡化、教育技术手段基本达到现代化。 3、进一步推动落实“三个优先”。通过督导评估、专项检查、教育经费投入公示等途径,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坚持勤俭办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发挥教育改善民生的作用。 4、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从2011年春季开始,对实施新机制的十四个郊区(市)县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建立部分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新机制的同时,将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以全域成都的理念统筹安排使用全市的教育经费,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经费的投向重点优先保证义务教育、优先保证农村学校、优先保证困难区(市)县和困难群体。 5、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困难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力度。在2007年实施教育资助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财政、民政等部门的衔接和配合,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助学体系。落实国家助学金中20%的配套资金,保证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和县(镇)非农户籍学生获得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共两年)。通过实施“帮困助学”制度,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免交学费的同时,给予适当的住校生活补助,并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免收课本费。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将学费总收入的5%用于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进一步完善特殊人群就学保障机制,切实保证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 三、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6、推进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抓好新津县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典型范例。研究制定全市推进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措施,逐步实现农村幼儿教育满覆盖。开展市级示范园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优质幼教资源促进城乡幼教均衡发展。 7、提升全市初中学校办学水平。贯彻《成都市教育局关于2011—2010年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的意见》,加强全市初中建设与改造,重点打造40余所城乡初中学校,缩小校际差距,遏制择校热,控制大班额。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 8、大力扶持薄弱学校。按照《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推进“扶薄”工作。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强薄弱学校软件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2011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薄弱学校硬件改造和技术装备建设。 9、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进一步统筹全市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校点布局,拟定《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2011—2012年发展规划》。巩固普高成果,提高普及质量。完善高中常规教学,听课视导制,继续办好高中“宏志班”和“甘孜班”。 10、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根据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成都市职业教育攻坚方案。将攻坚重点放在理顺管理、统筹资源、扩大规模、专业调整以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实现职普招生比例和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加快推进双流职教中心建设工程,启动温江区、新都区职教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成华、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