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类蔬菜定量富硒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叶类蔬菜定量富硒生产技术规
程》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广西农业农村产业振兴促进会关于芒果果实中有机酸测定高效液
相色谱法等6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业科学院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贵港市港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
单位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硒是人体必需元素,是30余种蛋白和酶的重要成分,对人体抗氧化系统具
有关键作用。缺硒会导致人体硒蛋白和硒相关酶的紊乱,引发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等地方病。目前全球至少10亿人缺硒1,中国约5~8亿人缺硒2。人体不能直
接合成硒。开发富硒农产品是提升人体硒摄入水平的安全有效途径,
2
广西是富硒大省区,富硒土壤面积达7.57万km,为目前全国圈定出的特大
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区域,发展天然富硒农业,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富
硒农业成为当前广西农业重点发展产业。广西地处华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在16.5℃~23.1℃,降水量充沛,年均
无霜期284d~365d,农作物生长条件较好,尤其是秋冬菜等特色农产品。蔬菜
是日常最重要的植食作物之一,给人类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
膳食纤维,据《国际物质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人体所必需的90%的维生
素C和60%的维生素A均来自蔬菜;加之,叶类蔬菜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生
理活性高。因此,开发与推广富硒蔬菜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良好的蔬菜种植基础正是发展广西特色蔬菜产业的
优势,也是广西富硒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广西天然农产品硒含量却较低,富硒土
壤上部分农产品达不到富硒标准。这是因为赤红壤、红壤是广西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酸度大,平均pH4.83,pH<5.5的强酸性土壤占85%,黏粒含量高,平均
30.8%~46.5%,固硒能力较强,导致土壤有效硒含量低,使广西天然富硒资源
1
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因土壤中硒分布不均匀,如果要达到叶菜富硒
定量生产,在低硒蔬菜区需要适量补充硒肥。因此,富硒叶菜的开发一方面需要
提高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适量外源补充保证叶菜的定量富
硒,从而使广西富硒蔬菜品牌既有地方特色也能保证蔬菜的质量和硒的稳定,为
广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团队自2014年其开展硒相关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
金项目“广西区域富硒土壤硒素特征及其活化机理研究”、广西自然
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西富硒区特色蔬菜根际微域硒素特征及活化机理”
(2020GXNSFAA29708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广西富硒区磷、硫
对土壤硒形态及植物硒素吸收积累的影响”(2016GXNSFBA380131)、广西创新驱
动发展科技重大专项“富硒土壤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桂科A、广西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西富硒土壤硒素活化菌株筛选及其机理研究”
(2018GXNSFBA281161)等项目的支持。2021年项目团队对广西主要蔬菜种植区
土壤及植株进行了区域性采样,涉及桂南(北海)、右江河谷(百色)、供大湾区
(贺州)、高山(桂林)、南宁等蔬菜优势产区,共采集样本1000多个,采样分
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有效硒含量与种植蔬菜品种显著相关,且种植在富硒土
壤上的叶菜类约有30%以上达到富硒标准,但同一区域硒含量并不稳定。同时,
在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种植模式下开展天然富硒土壤硒素活化因子研究,研究结
果表明土壤有效硒与土壤pH及速效磷呈正相关。2017~2019年分别开展不同土
壤类型条件下硒素活性关键因子研究2578~2022天然富硒农产品硒含量鉴别与
分类、土壤硒素活化菌株筛选等研究,初步获得广西富硒赤红壤花岗岩、富硒红
壤砂页岩、富硒赤红壤砂页岩硒素活化因子及活化时间。筛选出具有一定活化效
果的优势菌株。同时利用叶类蔬菜盆栽及大田试验开展天然富硒土壤有机无机、
生物无机有机等组合活化模式研究。结合项目研究团队多年研究经验,2022年
共发布两项地方标准,分别为“DB45/T2578-2022天然富硒农产品硒含量鉴别
与分类”和“DB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