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
(一)健全安全文明校园创建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安全文明创建水平。主要是加强全校师生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重点部位的治安防范,积极开展“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的三无活动。
(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第二是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员制度,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第三是部门负责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双向排查”,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第四是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会议和协调会议,了解掌握工作情况,分析研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五是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定期报告,对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报告,对调处情况进行专门报告,对排查后没有发生问题的实行“零报告”制度。
第六是调处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调处,一时解决不了的实行监控,防止事态扩大。
第七是督查制度。各级综治机构负责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的督促检查,对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行分级挂牌督办,限期解决。
(三)健全经常性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师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一是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开展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二是深入开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教育,发挥学生守则、市民守则的规范约束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三是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四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建立以学校、社会、家庭责任为主线,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四)以预防为重点,提高创建意识
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搞好内部防范工作,着力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办公室等目标为防范重点,切实搞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篇: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制度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查制度
红羊乡综治办
二〇一二年
排查制度
(一)建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
(二)在确定排查重点地区、重点村(单位)、重点人员的基础上,要对辖区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林权改革、医疗保险、禁牧封育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进行了重点排查。
(三)做到对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苗头早发现、提前介入,提出预警信息,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稳控工作,防止激化,确保在地区不发生集体上访、堵塞交通等群体性及重大事件。
(四)坚持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全面排查和重点关注相结合,每季度对居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排查一次,重大节假日之前均应对地区部稳定因素进行一次全面地排查。
(五)对查出的问题应及时解决,确有困难的应随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信息报告制度
(一)采取上下结合、条块结合、日常排查与定期集中排查相结合起来,重点排查与普遍排查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不管有无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情况,各村(单位)必须每月汇总一次情况,向乡综治办报告,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
(三)及时准确上报排查调处过程中发现的预警性涉稳信息以利及早防范不稳定事件,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要情报告制度
(一)凡发生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等重大情况,所在村(单位)必须及时向乡综治办或政法分管领导报告。
(二)凡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苗头,所在村(单位)负责人必须在24小时内向乡综治办或政法分管领导报告原因和处理情况,以后每天报告一次,查到矛盾全部化解。
(三)发生有影响的刑事案件,必须在发生后的一小时内向乡政府报告。
(四)建立健全重大稳定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乡、村定期进行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尚未化解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按轻重缓急排序,将较为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详情报乡综治办,并对重大不稳定因素进行挂牌督办。
抄告回报制度
(一)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各方参与、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果断、迅速、认真调处。
(二)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下发督办函,责成有关村(单位)限期调处,各村(单位)积极配合,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调处结果。
(三)要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不得推诿拖延。
考核督查与责任追究制度
(一)乡党政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归口负责,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
(二)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失职等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群体性闹事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