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机电事故多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煤矿机电事故多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煤矿机电事故多发的原因
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数据显示,机电事故
的发生率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机电事故多发直接影响和
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分析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提升机电管理水平和提高机电设备管
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造
成机电事故频频发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
面:
1、机电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随着
矿井高科技含量增加和机电设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
求机电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和牢固的
安全意识。据统计,在 10 起机电设备事故当事人中,小学
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文化基础差造
成难以理解和消化机电技术知识,在操作过程中达不到安全
操作规程的要求。 皮带、溜子、小绞车等设备工种作业人
员在设备正常运行和矿井安全生产的作用更为突出。由于井
下运输是“一条龙”作业,只要一台设备出了问题,整个系
统就停止运行,直接影响了矿井生产。缺乏岗位责任心和安
全意识,在工作中脱岗以及违章作业等现象无疑为安全生产
1
埋下隐患.
2、设备预防性维修、保养不到位。机电设备日常的检
查、维修与保养工作相当重要,由于个别机电维修人员平时
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抱着“小车不倒只管推”
的思想,只要设备在自己负责的八小时不出问题的消极意
识。班班得过且过,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音、气味等不进
行认真观察,进行简单处理后设备带病运转,导致一些小毛
病演变成大问题,或者更换一个螺母就能解决的问题到最后
不得不更换一台电机,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造成机电事故
的现象也曾发生。
3、事故发生后的处罚和教育不到位,职工得不到足够
重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分析和处罚教育不到位,没有严格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执行处罚,认为事故没有伤及生命
或没有造成损失,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从轻处罚
或简单警告,使职工的内心没有受到触动和教育,不能虚心
接受事故教训,从而造成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4、机电设备和安全培训投入不足,造成安全隐患。某
些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材料费投入不足,对一些超期服役的
高能耗设备不能及时进行淘汰更新或者实施技术改造,长时
间的超负荷运转或带病作业也存在安全隐患。职工的业务技
能培训投入和组织不到位,由于职工都是八小时满负荷或超
负荷连班工作,给组织技能培训带来困难,造成技能培训的
2
效果不佳,职工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而自主学习受文化程
度限制减弱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成效颇微,造成职工工作
中的实际操作和处理设备故障的困难。
二、控制机电设备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对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包括现
场操作)合格,颁发合格证,人人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
禁无证上岗。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设备原理,设
备构造,设备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
故障。使用设备切忌超负荷运转。工作环境要清洁卫生,温
度、湿度合适,有适当场地和空间。特别对采、掘工作面流
动设备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
2、是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安装设备必须按照技术说明书(或规程)规定的程序、方法
和要求进行,安装的全过程所有数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安
装完毕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机电设备维
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眼勤、嘴勤、手
勤,即:勤观察、勤说话、勤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
决。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
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
防锈等技术处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针对发
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型固定设备,执行班、日、周
3
(旬)、月检查制度;对采、掘、开拓等移动设备,执行两
班生产,一班检修。综采工作面要实行班、日、旬检查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