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docx
2010-2023历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题中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说明了此点。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C项错误。A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选D项。
考点:矛盾具有特殊性。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是我们解题的钥匙,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2.古希腊,哲学被认为是一门智慧之学。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是回答世界本原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ABC项错误。本题选D项。
考点:关于哲学的认识。
点评:此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解,相对来说,考查面较窄,但一般立足于易混知识的考查。
3.2012年3月5日,备受关注的“两会”在北京开幕。伴随着“两会”的召开,“民生”一词又升温为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题中““民生”一词又升温为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本题选B项。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的材料有: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等的出现。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材料有:增强社会的信用意识、发挥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各种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实践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社会历史性是指单个人的活动不是实践,历史性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题中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故本题选C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的特点。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实践的历史性,材料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实践的社会性。
5.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它们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故②③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学生对于哲学上的“两个对子”这一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两个对子”。
6.“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