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技术规范.docx
1
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列举了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术语和定义,并规定了相应的工艺总则、设施设备、固体废物处理、溶解废物处理、消毒杀菌和水质调控的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及水处理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6040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装备安全卫生要求SC/T6050水产养殖电器设备安全要求
SC/T609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设计规范SC/T9103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DB21/T3874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设计规范DB21/T3907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养殖废物aquaculturewastes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来源于水源、生产操作、水产养殖生物代谢产生的各类废物。包括残饵、粪便、溶解态营养盐、鱼类分泌物、有机碎屑、饲料中添加且未被养殖鱼类利用的物质以及生物絮状物。包括固体废物和溶解废物。
3.2
固体废物solidwastes
是指养殖水体中粒径大于1μm的可沉降和非可沉降的养殖废物。粒径大于100μm的固体废物称为可沉降固体废物;粒径小于100μm的固体废物称为非可沉降固体废物,亦称为悬浮固体废物。3.3
溶解废物dissolvedwastes
是指养殖水体中粒径小于1μm的养殖废物。通常是指溶解于水体中的氮、磷等无机盐和溶解态有机物。
4工艺总则
2
工艺流程参见图1.
图1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图
注:图中虚线内形成“内循环”,通常每2h循环一次,循环次数增加时可进一步提高水质净化水平。
5设施设备
5.1厂房要求
宜符合以下要求:
a)厂房车间设计应符合SC/T6093规定的要求;
b)设施设备安全卫生性能应符合SC/T6040规定的要求,涉及的电器设备应满足SC/T6050规定的要求。
5.2养殖池
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如下:
c)池形按水流转动流畅、排污清洁彻底和地面利用率高的原则设计建造,单个养殖池面积可为
5m2~30m2,深度1.0m-2.0m;
d)材料应具有无毒、无味、耐水性和防渗性,以及耐腐蚀性。多采用混凝土、砖混、玻璃钢或PP板材制成,多采用圆形或方切角形状池底,坡度5%~20%。排水口宜在池中央,污水通过循环水主回水管流到系统,处理后循环水通过上水管道流回养殖池;
e)养殖池应可实现并联进入循环水养殖系统,且各池能单独排水或单独脱离循环水养殖系统;
f)其他指标应符合DB21/T3874规定的要求。
5.3蓄水池
蓄水池的设计与建造要求如下:
a)水容量为总养殖水体的1/3~1/2,设置两个能实现交替使用的蓄水池为宜;
b)应具备能够完全排干水的能力;
c)宜设置水泵及其控制系统能实现自动补充水功能。
5.4沉淀池
3
沉淀池为圆形锥底,中央设有排污口,在源水、尾水部分起到将水中砂石等固体物沉淀的作用,容量不低于养殖池总水体的4%~8%。
6固体废物处理
6.1工艺原则
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悬浮固体废物浓度多小于15mg/L,固态颗粒物应通过沉淀、筛滤或截留等方式进行有效过滤;蛋白分离设施将物理过滤无法分离的悬浮物及胶质蛋白等细小杂质分离除去。
6.2固态颗粒物过滤
工艺方法如下:
a)源水砂滤。主要用于新添源水的处理,过滤介质为石英砂、麦饭石和活性碳,通常石英砂粒径为0.5mm~1mm;过滤水量10t/h~150t/h;
b)尾水过滤。根据固体废物颗粒粒径,设计使用砂滤池、微滤机及其他介质的滤器;宜设置多级过滤,按照颗粒物从大到小设置去除装备分级精度;采用耐海水腐蚀的金属制造。将残饵、粪便等固体和高浓度的杂物实时分离;微滤机过滤精度120目~420目(125μm~30μm),通常处理水量30m3/h~600m3/h,根据微滤机的处理水能力可单机或多机作业。
6.3蛋白分离
多采用压力容器气浮工艺分离悬浮物及胶质蛋白细小杂质,蛋白分离器入水口直径宜为63mm~
200mm,出水直径宜为100mm~300mm,对应流量宜为20m3/h~200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