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化学汇编:物质及其变化章节综合.docx

发布:2025-06-09约3.1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化学汇编

物质及其变化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东城高一下期末)某同学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水中少量、、,实验步骤如下:

.向粗盐水中滴加过量溶液,振荡,静置;

.再滴加过量溶液,振荡;

.将所得浊液过滤;

.向所得滤液中滴加过量饱和溶液,振荡,过滤;

.再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盐酸,至滤液呈中性或弱酸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向的上清液中滴加滴溶液,无现象,说明已沉淀完全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中所得沉淀为

D.中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是、

2.(2024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一下期末)某同学进行如下兴趣实验:

反应原理:①

现象:立即产生橙红色沉淀,几秒钟后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表现氧化性

B.反应后混合液的减小

C.该实验条件下,反应速率:③②

D.若用溶液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现象相同

3.(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实验小组探究溶液与以及铵盐溶液的反应。

已知:i.为棕黑色,接近无色

ii.溶液的越小,溶液的越大

实验

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试剂a

溶液

I

溶液

紫色略变浅,试管底部有少量的棕黑色沉淀

II

硫酸酸化的

溶液

紫色变浅

III

硫酸酸化的

溶液

紫色褪去

IV

氨水

紫色变浅,试管底部棕黑色沉淀的量比I中的多

V

溶液

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I、II可知,酸性越强,越有利于氧化

B.由II、III可知,浓度减小,其还原性增强

C.V的目的是排除还原的干扰

D.由I、IV、V可知,与相比,更易还原

4.(2024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一下期末)由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及少量CaO、MgO)制备MnO2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常温下CaF2、MgF2均难溶于水;②“沉锰”所得MnCO3在空气中“焙烧”时完全转化为MnO2、Mn2O3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取”时向软锰矿中先加入足量稀硫酸,再滴加Na2SO3溶液

B.“除杂”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Na+、H+、Mn2+

C.“沉锰”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酸浸”时每反应1molMn2O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二、解答题

5.(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银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和工业催化等领域,废银催化剂中回收银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和试剂略)。

(1)银的溶解

①用稀溶出废银催化剂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研究表明,相同时间内,用硝酸-双氧水协同法溶,不仅可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还可提高银的浸出率。银的浸出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i.溶银过程中,双氧水可能参与的反应的方程式是。

ⅱ.时硝酸-双氧水协同法银浸出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2)银的沉淀

操作b的名称是。

(3)银的还原

作还原剂,可将还原出来,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银的含量测定

已知:(白色)

取银锭样品用稀硝酸溶解,得到待测液。取待测液,滴加2滴溶液,再用溶液沉淀,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溶液。

①上述过程中的作用是。

②银锭中银的质量分数是。

参考答案

1.C

【分析】加入BaCl2溶液去除溶液中的硫酸根,加入过量的NaOH去除溶液中的镁离子,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后加入碳酸钠得到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最后加入盐酸,除去碳酸钠及过量的氢氧化钠。

【详解】A.氯化钡与硫酸根结合生成沉淀,故加入氯化钡无现象说明溶液中无硫酸根,A正确;

B.根据分析,加入NaOH去除溶液中的镁离子,所以离子方程式是Mg2++2OH?=Mg(OH)2↓,B正确;

C.根据分析,加入碳酸钠,使钙离子及过量的氯化钡生成沉淀,沉淀为碳酸钙与碳酸钡,C错误;

D.根据分析,最后加入盐酸,除去碳酸钠及过量的氢氧化钠,D正确;

故答案为:C。

2.D

【详解】A.反应①中中I元素为+5价,生成物I-中I元素为-1价,为氧化剂,表现氧化性,A项正确;

B.反应①生成的I-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而反应②消耗的I-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且反应③也消耗I-,所以总的来说H+生成的数量大于消耗的数量,H+数量增多,pH减少,B项正确;

C.先产生了橙红色沉淀后溶液颜色变蓝,说明反应速率③>②,C项正确;

D.若用溶液代替溶液,则没有生成反应②所需的H+,反应②难以发生,现象应该不同,D项错误。

答案选D。

3.B

【详解】A.由I、II可知,酸性越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