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文学性文本阅读(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docx
PAGE
PAGE1/NUMPAGES22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点串讲
07文学性文本阅读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读
【考查重点】
1.人物形象概括2.情节与线索3.文章的详略安排4.词语的赏析5.句子的赏析6.修辞手法的作用
7.句段的作用8标题的含义及作用9.描写方法的作用10.表现手法11.语言特点。
【命题趋势】
1.选材方面
关注现实与热点:越来越多地选取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相关的文本,如科技发展、生态环保、传统文化传承等。像“AI陪伴老人”“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故事”等题材可能会出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社会现象。
强调文化内涵:注重选取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本,如非遗传承、古诗词相关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文体多样且均衡:散文和小说仍是主流文体,但可能会增加其他文学体裁的考查,如诗歌、戏剧等的比重,使文体考查更加多样化。
2.题型设置方面
主观题增加:简答题、分析题等主观题型的比例会上升,减少选择题等客观题型。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文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进行作答。
情境化与项目化:出现更多情境化、项目化的题目,如以“班级开展‘鲲鹏’主题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将阅读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增强:开放性试题增多,如“结合文本谈启示”“根据内容补写词语或句子,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能力考查方面
深度理解与共情:不再局限于对文本表面内容的理解,而是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深度挖掘,要求学生能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主题思想。
思辨能力提升:将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等热点融入文本,要求学生从个人视角切入,对文本中的现象、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展现思辨能力,如分析“科技便利与情感疏离如何平衡”等问题。
综合素养考查:涉及语言运用、审美创造、文化积淀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例如在题目中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赏析、形象分析、文化内涵探讨等,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文本结构与线索分析:记叙文阅读中,对文本结构分析的考查力度可能加大,如“多线索交织”题型,要求学生明确线索类型(物线、事线、情线等)及其贯穿全文的作用,以及分析标题的象征意义、段落的作用等。
二、考点梳理
记叙文阅读十大常考题型解读及答题模板
题型一: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常考)
答题思路:①表层含义: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及指代义。②深层含义:标题的修辞义、双关义;揭示主旨;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答题格式:“题目”既指表层含义,也指深层含义。
(二)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好处/表达效果(为什么以xx为标题)?(常考)
标题作用:
①代写作对象,渲染环境,提示背景,概括主要内容、情节。
②(结构上)是文章线索。
③(形式上)用词新颖别致;疑问句式,引人深思;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
④(情感上)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寄托……感情,莫定感情基调。⑤(主旨上)作为文章的文眼,含蓄/形象地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暗示……主旨。
⑥(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⑦(标题风格)准确鲜明、含蓄巧妙、简洁凝练、意味深长。
答题格式: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十深层含义)+作用(以上①②③④⑤⑥⑦中的一点或几点)。
(三)文章标题xx能否改为另一标题?
或:文章标题与另一个标题比,哪一个更好(或你更喜欢哪一个标题)?(也爱考)
答题格式:
①表态。(一般情况)标题不能改:
②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内容上写了……,结构上……,表达了……主旨,运用……手法等,从四个角度中选一二个角度作答即可)
③改换后,新标题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改。
(四)给文章拟写标题。(很少考)
答题格式:
①写人的文章:主人公十性格
②记事的文章:什么人十做了什么事。
③咏物或借物抒情的文章:可用这个事物为题目。
④文章线索为标题。
⑤文章主旨为标题。
题型二: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⑤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