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409-2018 湘云鲫2号标准规范.docx
ICS
ICS65.150B52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409—2018
湘云鲫2号
Xiangyuncruciancarp2
2018-04-04发布2018-07-04实施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43/T1409—2018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湘云鲫2号 1
4形态特征 1
4.1外形 1
4.2可数性状 2
4.3可量性状 2
5生长与繁殖 2
5.1生长 2
5.2繁殖 2
6遗传特征 2
6.1细胞遗传特性 2
6.2分子遗传特性 3
7检测方法 4
7.1抽样 4
7.2生物学性状 4
7.3繁殖力的测定 4
7.4染色体分析 4
7.5生化遗传分析 4
7.6判断结果 4
DB43/T1409—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鱼类遗传育种中心、教育部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湖南湘云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静、刘少军、罗凯坤、肖军。
DB43/T1409—2018
1
湘云鲫2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湘云鲫2号的形态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特性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湘云鲫2号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6—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18654.12—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湘云鲫2号
以鲤鱼为原始父本,红鲫为原始母本,制备出异源四倍体鲫鲤。通过雌核发育等方法对异源四倍体鲫鲤进行遗传改良,获得改良四倍体鲫鲤并从中选育出改良二倍体红鲫。利用雄性改良四倍体鲫鲤与雌性改良二倍体红鲫交配得到三倍体湘云鲫2号。
4形态特征
4.1外形
体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口须。体被圆鳞,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尾鳍灰色。见图1。
图1湘云鲫2号外形图
2
4.2可数性状DB43/T1409—2018
4.2可数性状
鳞式为,背鳍条数为III-17~19,腹鳍条数为7~9,胸鳍条数为16~17,臀鳍条数为III-6~7。
4.3可量性状
对可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头高进行测量,并将这些可量性状数值转为可比例性状数值。湘云鲫2号可量性状比值见表1。
表1湘云鲫2号可量性状比值
鱼种
体长/全长
头长/体长
体高/体长
头高/体高
湘云鲫2号
0.82±0.01
0.27±0.01
0.45±0.02
0.53±0.093
5生长与繁殖
5.1生长
Ⅰ龄鱼可长到(500~600)g,Ⅱ龄鱼可长到(1.8~2.0)kg。
5.2繁殖
精巢和卵巢属不育型性腺(图2),是一种不育三倍体鱼。
图2湘云鲫2号性腺显微结构
A.卵巢型性腺切片,生殖细胞呈退化现象,不能发育至成熟的卵子;
B.精巢型性腺切片,生殖细胞呈退化现象,不能发育至成熟的精子。
6遗传特征
6.1细胞遗传特性
6.1.1DNA含量
DNA含量(平均72.96)为普通二倍体红鲫DNA含量(平均49.19)的1.48倍(图3)为三倍体鱼。
DB43/T1409—2018
3
图3湘云鲫2号及普通红鲫DNA含量测定
A.二倍体普通红鲫;B.三倍体湘云鲫2号。
6.1.2染色体
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