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性病报告及转诊、AFP病例监测考试题(附答案).docx
传染病、性病报告及转诊、AFP病例监测考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A.手足口病
B.水痘
C.艾滋病
D.黑热病
答案:B。解析:水痘虽具有传染性,但不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艾滋病为乙类传染病,黑热病为丙类传染病。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1
B.2
C.6
D.12
答案:B。依据相关规定,发现上述情况需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3.医疗机构在诊治性病患者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对所有初诊的就诊者进行相关性病的筛查
B.发现性病患者时,仅口头告知患者病情,不做书面记录
C.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D.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
答案:B。诊治性病患者时,需详细书面记录病情,便于后续跟踪治疗和疫情报告。对初诊者筛查、执行报告制度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都是正确的做法。
4.以下关于AFP病例监测的描述,错误的是()
A.AFP病例是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B.发现AFP病例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调查
C.采便时间应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完成
D.每例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
答案:A。AFP病例指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发现病例后48小时内调查、采便时间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完成以及采集双份大便标本都是AFP病例监测的要求。
5.某医院收治了一名疑似梅毒患者,应在()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
B.12
C.24
D.48
答案:C。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6.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
A.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
C.实验室确诊病例
D.无症状感染者
答案:D。目前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例分类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单独的报告管理要求。
7.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AFP病例()
A.格林-巴利综合征
B.短暂性肢体麻痹
C.小儿麻痹症
D.横贯性脊髓炎
答案:B。短暂性肢体麻痹通常不符合AFP病例的诊断标准,格林-巴利综合征、小儿麻痹症、横贯性脊髓炎都可能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属于AFP病例范畴。
8.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采取的措施是()
A.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B.可以自由活动,但需定期到医院检查
C.安排在普通病房进行治疗
D.劝其回家休养
答案:A。对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9.性病报告的病种不包括()
A.尖锐湿疣
B.生殖器疱疹
C.软下疳
D.疥疮
答案:D。疥疮虽有传染性,但不属于性病报告的病种,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都属于需要报告的性病。
10.某地区在AFP病例监测中,发现某医院报告的AFP病例大便标本采集量不足,该情况可能导致()
A.病例诊断延误
B.无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C.患者病情加重
D.医院受到行政处罚
答案:B。大便标本采集量不足会影响病毒分离鉴定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对病例的准确诊断和监测。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病例诊断延误和患者病情加重,医院受行政处罚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
11.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内容不包括()
A.患者姓名
B.患者职业
C.患者家庭收入
D.发病日期
答案:C。传染病报告卡主要填报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如患者姓名、职业、发病日期等,患者家庭收入与传染病报告无关。
12.对于转诊的传染病患者,转出医院应()
A.不做任何记录
B.只口头告知患者转诊原因
C.填写转诊单,并将患者信息及时通知接收医院
D.让患者自行前往接收医院
答案:C。转出医院应填写转诊单,并及时将患者信息通知接收医院,以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信息的准确性。
13.在AFP病例监测中,县级疾控机构应在收到标本后()天内将标本送达省级实验室。
A.1
B.3
C.5
D.7
答案:B。县级疾控机构收到标本后需在3天内送达省级实验室,确保标本检测的及时性。
14.以下哪种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A.狂犬病
B.流行性感冒
C.病毒性肝炎
D.脊髓灰质炎
答案:B。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属于乙类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