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docx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准备
本次护理查房主要围绕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问题展开。查房前,责任护士收集了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病史、症状、检查结果等。参与查房的人员有护士长、责任护士、实习护士等。护士长提前组织大家学习了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等,为查房做好理论准备。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5岁,因“乏力、食欲减退伴肝区隐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食欲减退,进食量较前减少约1/3,同时伴有肝区隐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患者既往有乙肝病毒携带史10年,未规律治疗及复查。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无输血及血制品使用史,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2cm,质中等,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560U/L,谷草转氨酶(AST)480U/L,总胆红素(TBIL)3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0μmol/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HBV-DNA定量:5.6×10?copies/ml。肝脏B超提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患者有乙肝病毒携带史10年,未规律治疗及复查,这可能是导致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发现患者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
2.身体状况:患者目前存在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等症状,肝功能明显异常,说明肝脏存在炎症损伤。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
3.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后,表现出焦虑、担忧的情绪,担心疾病的预后及对家庭经济造成负担。患者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依据是患者乏力,活动耐力下降。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患者进食量减少,肝功能异常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
3.疼痛:肝区痛:与肝脏炎症、肝包膜受牵拉有关。患者有肝区隐痛的症状。
4.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经济负担有关。患者得知病情后情绪焦虑。
5.知识缺乏:缺乏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及自我护理知识。患者既往未规律治疗及复查,对疾病知识了解不足。
6.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有关。患者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HBV-DNA定量高,传染性较强。
护理目标
1.患者在住院期间活动耐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日常活动。
2.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
3.患者肝区疼痛减轻或消失。
4.患者焦虑情绪缓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5.患者及家属掌握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及自我护理知识。
6.避免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待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根据患者的食欲和消化情况,调整饮食的种类和量。对于食欲减退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皮肤护理: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应指导患者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拭皮肤。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是否改善或加重。
3.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等指标,了解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4.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警惕肝硬化、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用药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等的作用、用法、剂量及不良反应。如使用干扰素治疗时,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应提前告知患者,让其有心理准备。
2.严格按照医嘱给药,确保药物按时、按量使用。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