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pptx
异位妊娠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急救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要点
疾病概述
目录
4
5
6
健康宣教内容
心理支持策略
术后护理干预
目录
01
疾病概述
异位妊娠定义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
俗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依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常见发病机制
输卵管炎症
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输卵管手术史
辅助生殖技术
是输卵管妊娠的主要病因,炎症导致输卵管管腔变窄、纤毛受损,影响受精卵运行。
输卵管绝育术后若形成瘘管或再通,均有导致输卵管妊娠的可能。
如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不良等,影响受精卵正常运行。
使输卵管妊娠发生率增加,包括试管婴儿等。
典型临床表现
停经
腹痛
阴道流血
晕厥与休克
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多有6~8周停经。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表现为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
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
由于腹腔内出血及剧烈腹痛,轻者出现晕厥,严重者出现休克。
02
护理诊断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分类
异位妊娠导致腹部疼痛,通常为突发的刺痛,疼痛程度因病情而异。
急性疼痛
异位妊娠可能导致患者担心自身健康和未来生育能力,从而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焦虑和恐惧
异位妊娠破裂可引发腹腔内出血,进而导致休克,需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
休克风险
诊断优先级排序
首要诊断
确定异位妊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需要紧急处理,如手术干预。
01
次要诊断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焦虑情绪及生命体征稳定性,确定护理重点。
02
潜在问题
识别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再次异位妊娠等。
03
动态评估标准
生命体征监测
阴道流血情况
腹部症状观察
实验室检查指标
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休克症状。
定期评估患者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扩散情况,警惕病情变化。
记录阴道流血的量、颜色及持续时间,以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关注血常规、激素水平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
03
急救护理措施
休克预防与处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征兆。
补充血容量
保暖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平衡盐溶液或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给予患者保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
1
2
3
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做好术前准备
紧急手术时,迅速准备手术器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争取手术时间。
迅速配合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观察病情变化
紧急手术配合要点
出血监测方案
密切监测出血量
准确记录患者出血量,包括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
01
评估出血风险
评估患者出血风险,根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制定针对性的止血措施。
02
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凝血异常,预防再次出血。
03
04
术后护理干预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生命体征监护
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神志不清、精神萎靡等症状,防止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状态
了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时给予镇痛治疗,缓解患者痛苦。
评估疼痛程度及部位
切口护理规范
嘱患者避免过度活动
防止切口裂开,影响愈合。
03
如发现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02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
防止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
01
并发症预警指标
密切观察阴道流血的量、颜色及性状,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阴道流血情况
如患者出现腹痛加剧、腹部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可能提示有腹腔内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
腹痛及腹部体征
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及性状,及时发现尿路感染或膀胱损伤等并发症。
尿管及尿液观察
05
心理支持策略
患者焦虑疏导方法
倾听与理解
认真倾听患者的担忧和焦虑,理解她们所面临的困境,给予同情和支持。
01
提供信息和解答
向患者提供异位妊娠的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方法、预后等,以减轻她们的疑虑和恐惧。
02
心理干预
采用放松技巧、冥想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应对能力。
03
家属沟通技巧
告知家属患者正在经历的情感困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
传递正确信息
倾听家属需求
向家属介绍异位妊娠的医学知识,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家庭和谐。
了解家属的疑虑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康复信心重建
强调个人价值
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康复过程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