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位妊娠的生化诊断.doc

发布:2018-01-27约2.5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位妊娠的生化诊断 梁 丹 王 婷 杨婷璇 徐佳丽(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妇产科 浙江 台州 318000)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7-01【摘要】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结合,它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与妊娠相关死亡的9% ~13%。目前临床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监测B.HCG及B型超声在宫旁出现低回声,其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为异位妊娠。其中监测B.HCG是最常用的生化指标,但由于它只能反映滋养细胞存活,且受怀孕时间、滋养细胞功能等影响,波动较大,且需连续测定才有意义。较此孕酮在妊娠早期无论异位妊娠还是宫内妊娠均稳定存在,呈”非孕龄依赖”[1],只需单次测定。故两者联合测定对于诊断异位妊娠更有意义。现就两者与异位妊娠关系分析如下。   【关键词】异位妊娠B.HCG     1.B.HCG值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B.HCG在胚胎形成的第二周由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产生,在受精的第7天左右出现在母体血液,为早期妊娠的特异指标。B.HCG的产生直接与合体滋养细胞的数量和生长有关。正常发育的绒毛所分泌的B.HCG量很大,每天滴度不断快速上升,48小时上升66%以上。而异位妊娠[2]时合体滋养细胞由于血供不足,氧合程度差使绒毛发育不良,导致其不能分泌大量的B.HCG。因此B.HCG是最早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其价值已得到公认。樊世荣[3]等人根据B.HCG测定值定出6条处理原则:(1)对于无腹部症状的可疑异位妊娠病例,如B.HCG阴性或测定值<10mIU/ml者,可排除异位妊娠。(2)如B.HCG阳性或测定值<100mIU/ml者,24小时后应重测,如上升或未变,应做其他检查如B超、腹腔镜等以协助诊断。如测定值下降,72小时后重测,观察B.HCG值是否转阴。(3)如B.HCG测定值>100mIU/ml,B超盆腔内有疑似妊娠包块,应收入院观察。(4)如B.HCG测定值>1000mIU/ml,应收入院观察。   (5)有腹膜刺激症状,B.HCG阳性者,按异位妊娠处理。(6)有腹膜刺激症状, B.HCG阴性者,应考虑盆腔炎或其他外科急腹症。对于上述处理后仍难以排除异位妊娠者,此时血清孕酮水平的测定很有意义。2.孕酮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孕酮是卵巢合成分泌的性激素,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其值在黄体期最高,卵泡期极少,黄体后期由于黄体萎缩,孕酮分泌量日趋下降,至月经前期近于“0“水平。 妊娠初8周内孕酮主要由卵巢黄体产生,而孕8周后由胎盘分泌,孕12周前血清孕酮维持在一定水平,呈非孕龄依赖,可随机取样检测,十分便利。1977年Milwindsky等[4]首先报道异位妊娠的孕酮水平较低,后被进一步证实。   曹泽[5]等人的研究证实异位妊娠时孕酮只需单次测定,但关于孕酮值与异位妊娠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临界值提出。董若琳等人[6]取异位妊娠患者血清孕酮水平的第90百分位数P90作为区分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的临界值(P90=9.30ng/ml),其灵敏度为88.60%,其异位妊娠漏诊率为11.40%,特异度为100.00%。朱前勇等人报道当血清孕酮<15.00ng/ml时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6.00%。邓亚丽等[7]报道说以血清孕酮20.00ng/ml作为判定异位妊娠的临界值,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刘霓[8]等人的研究总结出妊娠早期孕酮的参考值曲线图,通过该图可以看出,孕12周以前,各个孕周的孕酮平均值波动在46.15ng/ml之间,故此也支持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另有研究报道[9]异位妊娠、先兆流产、难免流产等异常妊娠患者孕早期血清孕酮水平较正常妊娠者低。若实际值较参考值小,则需考虑异常妊娠可能,并及早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当然血清孕酮值也不是异位妊娠的绝对确诊手段,它也受到患者卵巢功能、监测方法、孕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它也只能是辅助诊断中的参考指标之一。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单一的B.HCG值或孕酮值监测存在确诊率低的缺点,但两者联合比较后可以相互验证,对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有明显升高。   董若琳[10]等人在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孕酮值(4.70plusmn;3.11)ng/ml与血B.HCG值(2196.01plusmn;2086.93)mIU/ml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它们之间有相关关系(r=0.609P<0.01)。当我们掌握了早期正常单胎妊娠血清孕酮及B.HCG值的参考值范围及其变化规律,并以此作为参考标准,对照孕妇的血清B.HCG及孕酮值,及时地对妊娠结局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及早发现不良妊娠,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1]俞霭峰.妇产科内分泌学[M].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