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技术要点及维修保养方法的实施研究.docx
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技术要点及维修保养方法的实施研究
本文主要围绕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农业机械化中的重要性,详细探讨了其使用要点、技术操作以及维修保养的各个方面。阐述了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要点,包括起步与作业速度的合理选择,割台与切割幅度的调整,以及拨禾轮的正确调整方法。在技术操作方面深入分析了启动与运行的注意事项,切割与输送的效率,脱粒与分离的准确性,以及清理与排放的便捷性。针对维修保养,文章详细介绍了割刀部分、输送部分和脱粒部分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实践的参考,以提高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寿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机械设备,其使用效率和维护保养技术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割速度和质量。因此,研究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及维修保养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实际操作中的关键使用要点,分析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并提出有效的保养措施,以期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要点
小麦收割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小麦籽粒的损伤和丢失,所以往往会导致产量下降,而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机械化收割设备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小麦的收割工作,而且通过优化收割机械的设计和操作,例如通过调整拨禾轮、割台与切割幅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小麦籽粒的损伤和丢失,提高小麦的完整度和产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收割工作的影响,确保收割过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小麦联合收割机还能够根据小麦生长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收割时间和收割方式,例如,在小麦成熟度适宜时及时进行收割,可以避免因过度成熟造成的产量损失。
1、小麦收获时机的选择
小麦的收割时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条件、小麦品种等。以下是关于小麦收割时机的一些详细信息:①小麦的生长周期和收割时间。小麦的生长周期通常为120~150天。春小麦和冬小麦的收割时间有所不同。春小麦一般在每年的6~7月收割,而冬小麦则在每年的5~6月收割。具体到不同地区,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月底~6月初进行收割;在华北地区,通常在5月下旬~6月上旬;而在东北地区,由于生长周期较长,收割时间稍晚,一般在6月中旬。②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成熟。小麦成熟的标志包括籽粒饱满、颜色呈金黄色、含水量适中。这些特征表明小麦已经达到了最佳收割时机。需要注意的是,小麦收割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气候、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提前或推迟。
2、割台与切割幅度的调整
割台和切割幅度在小麦收割操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割台高度设置可以确保小麦被有效地割倒,并减少后续工序中的损失。而合理的切割幅度调整则能够提高收割效率,减少遗漏。因此,在操作小麦联合收割机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①割台高度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割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收割的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说,割茬应尽量低,以便于割后耕作,这也是收割倒伏小麦、减少切穗、漏穗的重要措施。但割台高度最低不得小于6cm,以免切割泥土,加速切割器磨损。根据作业质量标准要求,割茬最高不得超过15cm。②切割幅度是指收割机一次作业所能覆盖的最大宽度。合理的切割幅度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收割损失。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满幅或接近满幅工作,此时的作业效率最高,但不要漏割,以减少收割损失。这意味着在操作时,应该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和收割机的能力,尽可能地扩大切割幅度,以实现高效的收割作业避免在收割过程中出现漏割现象,漏割不仅会导致小麦作物的损失,还会降低整体作业质量。因此,操作人员需要仔细调整和监控收割机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在最佳负荷范围内运行,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调整切割高度、检查刀片磨损情况等,以确保收割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3、拨禾轮的正确调整
拨禾轮是小麦联合收割机中一个关键的部件,田间作业过程中负责将作物拨向切割器,以保证小麦的顺利收割。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田间作业时,正确调整拨禾轮的位置和角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细致的调整拨禾轮,可以显著提高收割效率,并且有效减少小麦在收割过程中的损失。具体来说,拨禾轮的位置和角度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高度、密度以及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确保拨禾轮能够顺利地将小麦拨向收割装置,还能避免因调整不当而导致的作物折断或遗漏。通过精确的调整,收割机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收割任务,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小麦的损伤,从而提高整体的作业质量和产量。通常情况下,拨禾轮的圆周速度应是机组前进速度的1.5倍,既要保证拨禾轮能有效地将小麦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