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独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docx

发布:2025-06-11约3.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独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实验教学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基础化学实验是我校给排水专业、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独立学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基础实验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基础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动手能力。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及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从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考评等整个教学环节论述了如何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改革方法,以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工专业本科生的一类主干基础课程,该课程有利于学生将有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其相关材料性质及合成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形成化工学生所必备的观察、总结、创新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1-3]。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培养具有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是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是理论知识与能力并重,作为化工专业本科生,在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4]。笔者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往往存在重理论课、轻实验课的思想,造成在学习过程只是完全的被动接受相关实验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完成任务为唯一目标,不求甚解。而另一方面,每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真正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真实情况;进而无法准确地发现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上现象出现的症结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尽量参与基础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是改革的关键。

一、师生身份互换,加强实验预习效果

实验预习是学生顺利进行实验的基础,但学生在这个阶段中是处于被动地位,很多学生认为:反正到时有老师示范,我们跟着做就行。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学生的预习报告只是大段抄袭书本的内容,应付老师的检查,至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关键操作及注意事项都不会去详细研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师生身份互换的理念,即如学生自己是上这次实验的老师,那应该准备哪些内容相应地,将全班原有实验小组重新组合成5~6个活动小组,规定每次实验随机抽取一个活动小组中的一到两个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来讲解实验,活动小组其它成员可在讲解后进行补充,讲解训练部分列入课程考评成绩。学生讲述完后,教师再来纠正及强调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为了提高效果,一般在课前1~2小时通知讲解人员名单。通过角色互换,学生在预习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去详细了解实验药品的理化特性、实验仪器的构造与功能、实验基本原理及具体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从而真正达到实验预习的目的。

二、建立教学小组,加强实验操作规范性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巡查力度,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受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所限,教师往往难以兼顾到所有学生。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实施了实验助理制度,每个实验室配备1~2名实验助理,实验助理往往由高年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形式担任,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的前提下帮助教师进行实验准备及教学工作。实验助理通过专门的相应的培训之后,对于相关基础实验理解较深,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实验助理在教学过程中可帮助老师及时规范学生的不当操作,解释实验现象。由此形成了教师主导、实验助理协助的实验操作教学小组,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实验助理也能对承担该职能的学生本身也是一种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也有助于其专业、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示范与讨论相结合,规范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同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学生对于实验报告本身的功能并不清楚,因此虽然教师多次强调实验报告形式与内容的真实与规范性,而学生仍然不是真正了解其具体内容。为此,笔者进行了实验报告评分大讨论,即由教师选择几份典型不同分数段实验报告,让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内容及评分进行讨论,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评分依据,例如格式规范,实验数据真实,结果讨论充分,某些甚至有创造性的见解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讨论以后得到一致的观点。在这不断的肯定-否定过程中会传达如下信息,即实验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