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度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6-12约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1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推动()

①人类趋向定居②生产方式的变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④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一调味品的“形象变迁史”。在门口悬挂红辣椒成为一些地方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中国传统风俗的宽厚包容B.新航路的开辟与西学东渐

C.中华传统医药理论的进步D.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

3.在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大米是农民为大名及幕府交纳的赋税中的一种,然而到了16世纪后,玉米这种高产量的作物种植在日本开始普及,使得日本农民能够在缴纳高额赋税的同时勉强维持生计,市场能够用货币交换到的大米也多了起来。这一变化说明()

A.日本农耕生产技术有所进步B.商业革命推动了洲际贸易发展

C.幕府征收赋税方式发生变化D.物种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4.战国时期“农本”思想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农业生产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相应的金属农具出现革命性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了春秋时期在农业生产主要环节金属农具与非金属农具并存的局面,使铁制农具逐渐走向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主要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A.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B.由多种形式并存到铁农具主导

C.推动了春秋战国经济的发展D.是“农本”思想理念下的必然产物

5.农业机械的发展让英国农民对时间有了新的感受,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关心效益,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材料说明()

A.农业生产受到了工业发展的束缚B.工业化增强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C.机械化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D.农民的观念受到了工业文明影响

6.1880年,刘铭传在《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中规划了三条主干线,其中一条北路即为“宜由京师东通盛京,西通甘肃”;1889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提出“应先修东西两条铁路干线,东线自天津出山海关至黑龙江,西线自陕西、甘肃至伊犁”。这些规划()

A.体现守边固疆的经略原则B.推动边疆经济的迅速发展

C.旨在镇压地方的农民起义D.意在抵制列强的商品倾销

7.1909年天津关报写到“出口土货”,向来用牲畜、大车、船只运来天津,“受沿途种种耽延,种种遗失”“今则虽仍用旧法载运,不过自产地运至张家口或丰台....即可易由火车运往本埠....延迟既少,伤耗亦轻”。随着京汉铁路的贯通、京张铁路延至包头,天津的经济腹地更为广阔。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近代城市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消失B.铁路运输促进城乡商品流通的扩大

C.铁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天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商贸城市

8.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9.在甲骨卜辞记载中,传染病分为“疾疫”“疾口”“疾痐”“疾疥”“疟疾”等,人们认识到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季节性的特点,认为鬼神作祟、气候突变、饮食不洁等易造成传染病,并形成了祭祀疗法、收容隔离、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这些做法()

A.防止了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B.建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