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2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pptx
在地球表面,有陆地、海洋、高山、深谷,高低起伏状况差别很大。地表的高低起伏用什么表示呢?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第二章地图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学习目标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海拔671米海拔354米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317米(3)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与等深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②等高线的绘制对一个区域不同地点的海拔进行测量,并标注在地图上。根据已知点的海拔可以估算其他未知点的海拔。确定要绘制等高线的海拔,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按照一定的海拔差(即等高距),分别绘制其他等高线。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测绘点海拔的标注等高线的绘制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上的高度为海拔,单位是米。同一幅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③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判断地势高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是相等的;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③判断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升高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鞍部: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识别图中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比较图中④和⑥两地的坡度差异。①③:山峰;②:陡崖;④⑥:山脊;⑤:山谷;⑦:鞍部。④地等高线较⑥地稀疏,坡度比⑥地平缓。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分层设色地形图1.含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2.设色的原则绿色——平原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黄色——低山、丘陵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褐色——高山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白色——山地雪线以上的部分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深浅不同的蓝色——海洋的不同深度带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目前,我国常用的分层设色地形图,200米等高线以下为深绿色,200~500米等高线间为浅绿色,500~1000米等高线间为浅黄色,1000~2000米等高线间为深黄色,2000~3000米等高线间为浅褐色。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3.作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地图上所附的高度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4.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高原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平原200米以下宽广平坦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海洋教师备课专用资料,仅限借鉴使用
活动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的彩笔完成分层涂色。①: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