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一、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使用放大镜时,要使物体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如细胞等。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例如,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400倍。
-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例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铁被制成各种形状的铁制品等都是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本质不变,只是物质的外在表现发生了改变。
2.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时,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但是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三、宇宙
1.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一年,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就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在不同季节,同一地区的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例如,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2.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的公转周期、体积、质量等都有所不同。
3.星座
-星座是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例如,大熊座、小熊座等。
-北极星位于小熊座的尾巴尖端,它在夜空中的位置几乎不动,而其他星星则围绕它旋转,所以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四、环境和我们
1.垃圾的处理
-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塑料、金属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等)、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和其他垃圾。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填埋会占用土地,并且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可以发电,但也可能产生空气污染,所以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
2.环境保护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如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绿色出行等。
五、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种类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贝类等)。
-植物根据其形态结构等特征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生物的生存环境
-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例如,骆驼适应沙漠环境,它有驼峰储存脂肪,宽大的脚掌可以在沙漠中行走;仙人掌适应干旱环境,它的叶变成刺状,减少水分蒸发,茎肥厚多汁可以储存水分。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例如,蜜蜂为花朵传粉,花朵为蜜蜂提供食物;森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动物的粪便又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