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幼儿分离焦虑疏导活动案例我会慢慢长大.docx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幼儿分离焦虑疏导活动案例我会慢慢长大
一、案例背景:
新学期开始,我们小五班迎来25名新生。入园第一周,80%的幼儿出现哭闹、拽住家长衣角不放、拒绝参与集体活动等分离焦虑症状。其中,有5名幼儿持续拒食、沉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学习。为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班级教师迅速开展系列干预活动。
二、问题剖析:
1.环境陌生: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面对新空间、新面孔,安全感缺失。
2.分离恐惧:突然与家长分离,引发强烈的心理不安与情感依赖。
3.能力局限: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与情绪调节能力较弱,难以自主缓解焦虑。
三、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与同伴,建立安全感。
2.缓解分离焦虑情绪,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节奏。
3.培养基础自理能力,增强独立意识。
四、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探险之旅”
教师带领幼儿手拉手参观教室、操场等场所,用童趣语言介绍:“这是我们的美工区,能画出彩虹和小动物!”同时,在角落藏起卡通贴纸,鼓励幼儿寻找,让探索充满趣味,快速熟悉环境。
(二)“快乐游戏时光”
每日开展音乐律动活动,播放《两只老虎》《小跳蛙》等儿歌,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用欢快节奏调动情绪。在“娃娃家”区域,提供玩具厨具、家具等,引导幼儿模仿家庭场景,教师参与扮演角色,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集体温暖,缓解想家情绪。
(三)“我会自己做”
通过儿歌《洗手歌》、情景示范,教幼儿洗手、穿脱外套等技能。用小贴纸奖励表现好的幼儿,让幼儿在成功体验中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五、活动成效:
两周后,90%的幼儿能主动与家长告别,积极参与活动;原本拒食的幼儿开始正常用餐,幼儿间互动增多。一个月后,班级幼儿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社交习惯。
六、经验总结:
缓解分离焦虑需关注个体差异,用趣味活动降低陌生感;家园密切配合至关重要,教师通过每日反馈、家园共育等方式,给予科学指导,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