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docx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关于清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清洗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
B.清洗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C.手工清洗适用于所有医疗器械的清洗
D.机械清洗效果优于手工清洗
答案:C
分析: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精细器械的清洗和有特殊要求的器械,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医疗器械,一些结构简单且能耐受机械清洗的器械,机械清洗更高效,所以C错误。
2.含氯消毒剂适用于下列哪种物品的消毒()
A.金属器械
B.内镜
C.环境表面
D.橡胶制品
答案:C
分析:含氯消毒剂有一定腐蚀性,不适合金属器械和橡胶制品;内镜有专门的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一般用于环境表面消毒,所以选C。
3.压力蒸汽灭菌时,灭菌包体积不超过()
A.30cm×30cm×25cm
B.30cm×30cm×50cm
C.25cm×25cm×25cm
D.25cm×25cm×50cm
答案:A
分析:压力蒸汽灭菌时,灭菌包体积要求不超过30cm×30cm×25cm,所以选A。
4.下列哪种灭菌方法属于化学灭菌法()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紫外线消毒
答案:C
分析: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属于物理灭菌法,紫外线消毒主要是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不是严格意义的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是化学灭菌法,选C。
5.清洗后的器械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答案:D
分析:清洗后的器械应在4小时内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防止再次污染,选D。
6.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物品的灭菌()
A.电子仪器
B.塑料制品
C.金属器械
D.布类物品
答案:D
分析: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物品,如电子仪器、塑料制品等,布类物品不适合,因为其会吸附过氧化氢影响灭菌效果,选D。
7.关于灭菌质量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监测每锅进行
B.化学监测每周进行
C.生物监测每月进行
D.以上都对
答案:A
分析: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所以只有A正确。
8.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温度一般为()
A.121℃
B.126℃
C.132℃
D.135℃
答案:C
分析: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温度一般为132℃-134℃,通常选132℃,选C。
9.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储存时间不超过()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答案:C
分析:酸性氧化电位水不稳定,储存时间不超过7天,选C。
10.医疗器械清洗时使用的多酶洗液的稀释比例一般为()
A.1:100-1:200
B.1:200-1:300
C.1:300-1:400
D.1:400-1:500
答案:A
分析:医疗器械清洗时多酶洗液的稀释比例一般为1:100-1:200,选A。
11.下列哪种消毒剂对结核杆菌效果最差()
A.含氯消毒剂
B.过氧乙酸
C.碘伏
D.75%乙醇
答案:D
分析:75%乙醇对结核杆菌效果较差,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碘伏对结核杆菌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选D。
12.灭菌后的物品在存放时,有效期一般为()
A.7天
B.14天
C.21天
D.28天
答案:B
分析:在洁净环境下,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一般为14天,选B。
13.清洗时使用的水温一般为()
A.15℃-30℃
B.30℃-45℃
C.45℃-60℃
D.60℃-75℃
答案:A
分析:清洗时水温一般为15℃-30℃,水温过高可能使蛋白质凝固,影响清洗效果,选A。
14.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
A.手术器械
B.注射器
C.体温表
D.植入物
答案:C
分析:高度危险性物品是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手术器械、注射器、植入物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体温表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选C。
15.环氧乙烷灭菌时,物品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内总体积的()
A.60%
B.70%
C.80%
D.90%
答案:C
分析:环氧乙烷灭菌时,物品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内总体积的80%,选C。
16.压力蒸汽灭菌时,冷空气排出不彻底会导致()
A.灭菌时间延长
B.灭菌温度达不到要求
C.灭菌物品潮湿
D.以上都是
答案:B
分析:压力蒸汽灭菌时,冷空气排出不彻底会使灭菌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