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调剖调驱实践与认识.pptx
大港油田调剖调驱实践与认识;;;;1、优势通道识别技术;2、调驱选井决策技术;区块:2013年4月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油勘[2013]66号文下发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二次开发深部调驱方案编制规范》
单井:2022年给各生产单位下发了《调剖井组分析设计参考模版》,并颁布了企业标准Q/SYDG3151-2023《调剖(驱)选井工作规范》;3、调驱体系;主要优点
封堵强度很高
不受温度、水质限制
成本低
不足
需要另配水泥车施工
注入性差,不能进入地层深部
施工排量大,存在对低渗透层污染风险
施工过程把控要求高;主要优点
封堵能力强
不受水质限制
施工简单;(3)聚合物凝胶:存在水流优势通道的大部分油藏
主要优点
强度调节范围宽,适应的油藏范围广
注入性好,可实现深部调驱
有效体积大
施工简单安全
不足
对温度、水质有一定要求
多组分体系,配制较繁琐
应用现状
国内外应用最广泛、适应性最强。大港在各个油田均有应用,2023年使用率94%
适用于存在水流优势通道的大部分油藏,降低聚合物分子量可进一步降低适应的渗透率低限;(4)无机凝胶:低渗、高温、高压油藏及所有注水管柱;;4、方案设计技术
(1)体系优选:每种调驱体系都有各自适应性的渗透率范围及非均质性;同一区块不同井体系不尽相同;同一井不同时间体系不尽相同;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地下储层优势通道情况复杂,单一体系难以有效解决问题,当前主要以多体系复合应用方式为主,现场应用占比达92%,其中聚合物凝胶+体膨颗粒组合最高占56%;(2)注入量:注入量↑,增油量↑。SY/T5588-2012《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推荐聚合物凝胶类计算公式
最理想:根据优势通道形状尺寸、体积定量确定(因识别困难,难度系数★★★★★)
行业现状:单井主要是经验,区块用数模
推荐做法:解决层间矛盾时高强度、低注入量;层内、平面矛盾时低强度、高注入量;(3)段塞设计:不同强度段塞类型组合实现“堵-调-驱”一体化,充分发挥扩波及提高采收率作用;段塞强度优化,能够适应性不同压力升幅调剖井治理需求;适当增加段塞交替频次,有利于提升治理效???;(4)施工排量:尽量控制低排量注入,可使调驱剂自动选择进入水流优势通道,减少对低渗非目的层的堵塞,有效提高调驱实施效果;5、施工技术
(1)注入设备及管柱;;6、效果评价技术
编制标准、搭建管理平台,其中效果跟踪模块已实现基于A2数据的单井、区块调驱增油降水效果自动跟踪统计,单井及区块效果综合评价实现标准;建立了覆盖调剖调驱通用技术、化学体系、决策选井、方案设计、现场施工、效果评价等关键节点环节的标准体系及相关管理规定,基本实现全流程全方位规范化;(二)应用现状及对标;1、常规调驱;单井组增油量;(2)各单位情况
调驱工作量;;;万元纯增油量;深部调驱项目基本情况表;;;(一)工作体会;2、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根本保障,必须强化
调剖调驱是以油井含水上升→产水来源分析→水窜层位分析→水窜形式分析→优势通道识别
(优渗层、优渗段识别)为基础的工艺措施,离开油藏地质就相当于无的放矢。因此工艺人员需要加强油藏开发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油藏开发专业人员的配合;;4、常规调驱控递减,深部调驱提采率
调剖调驱在水井做工作,油井见效有一定延后性
常规调驱:当注采井间发生线性流窜流时,一旦工程成功,则油井见效既快又好。但大部分情况还是在治理由于油层渗透性的非均质导致注入水近井驱替不均衡的问题,根本作用是控水稳油、控降递减
深部调驱:注入量一般在0.1PV以上,能够实现深部流场调控,区块改善明显,提高水驱采收率2个百分点以上;(二)存在问题;;2、窄压力窗口井调剖治理难度大
近几年注水压力普遍呈上升趋势,注水井口压力与干线压力之间的窗口越来越小,有的已持平
就目前技术,调剖后需要有一定的注水压力上升幅度方能启动弱、未吸水层、段、区域,扩大注水波及体积,驱替出剩余油
为保证调剖后能正常注水,调剖后压力上升与窗口不够之间存在矛盾,往往是调剖让步;(二)存在问题;4、低渗油藏调剖治理仍有一定难度
目前调剖调驱主要在中高渗油藏实施,调驱体系也主要适应中高渗油藏。随着低渗油藏开发规模的逐渐扩大,部分低渗油藏有效注水后逐渐显现出水窜治理的需求,需要研究适应低渗油藏的易注入、有效期长、成本可接受的调驱体系;5、严重水窜油藏调剖封窜还没彻底解决
三、六厂部分油田(风化店枣南、枣北、官128、官80、羊三木等)调剖施工中不起压或发生窜剂,需攻关封堵强度高、施工安全且堵而不死的调剖体系;;(一)发展思路;(二)技术方向(需求);2、调驱体系
中密度、易注入、可流动、堵而不死的强封窜体系,用于恶性窜流通道治理
低成本聚合物凝胶、颗粒、微球体系或平替产品,如胶粒、植物纤维、冻胶分散体等,降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