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全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知识题库(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6-13约5.85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全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知识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行政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购进时应当()。

A.计入存货

B.确认为固定资产

C.直接列作支出

D.计入暂付款项

答案:C。行政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因为其价值较低且使用周期短,无需通过存货等科目核算。

2.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是单位价值在()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A.500元

B.1000元

C.1500元

D.2000元

答案:B。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是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3.行政单位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计入()。

A.其他收入

B.营业外收入

C.冲减经费支出

D.暂存款项

答案:A。行政单位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计入其他收入。

4.行政单位收到的属于应缴财政款的款项时,应贷记()科目。

A.应缴财政款

B.其他收入

C.暂存款项

D.财政拨款收入

答案:A。行政单位收到属于应缴财政款的款项时,应贷记“应缴财政款”科目。

5.行政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财务状况的报表。

A.某一特定日期

B.某一会计期间

C.某一年度

D.某一季度

答案:A。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体现的是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

6.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答案:B。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

7.行政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借方登记()。

A.收到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额度

B.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C.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的数额

D.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的年末注销数

答案:A。“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借方登记收到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额度,贷方登记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8.行政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确定。

A.名义金额

B.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

C.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

D.以上均可

答案:D。行政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评估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其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9.行政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

A.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B.专项业务支出

C.基本建设支出

D.其他资本性支出

答案:A。行政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用于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10.行政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借记()科目。

A.累计折旧

B.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C.经费支出

D.其他支出

答案:B。行政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二、多选题

1.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在建工程

D.无形资产

答案:ABCD。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流动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固定资产是单位重要的长期资产;在建工程反映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等。

2.下列属于行政单位应缴财政款的有()。

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行政事业性收费

D.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答案:ABCD。应缴财政款是指行政单位取得的按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包括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

3.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

A.财政拨款收入

B.其他收入

C.上级补助收入

D.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答案:AB。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一般是事业单位的收入科目。

4.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表

C.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D.附注

答案:ABCD。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以及附注,这些报表从不同方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

5.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

A.年限平均法

B.工作量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